<b></b> 顺阳位于丹水之阳,城外有顺阳川,土地肥沃,是群山中难得的繁华大县。唐朝时候,丹水是沟通南北的要道,顺阳位于重要商路上。后来兵连祸结,顺阳受牵连降为镇。太平兴国六年,升顺阳镇为顺阳县,又成一要地。后世建丹江口水库,这里被淹入水库之中。
中国古代建制,县是根本,郡、州、府都是以治多少县划分的。郡治或州治所在的县为附廓,与后世的市、县两级不同。州名是州名,县名是县名,大多数情况州名与县名不相同。比如开封府,附廓的有开封、祥仪二县。河南府,附廓的有河南、洛阳二县。京兆府,附廓的有长安、万年二年。这都是天下难得的大城,大部分州府只一个附廓县。比如汝州的附廓县是梁县,唐州的附廓县是泌阳,邓州的附廓县是穰县,蔡州的附廓县是汝阳。还有一些地方,州名与县名相同,以州与县区分。如随州的附廓县是随县,襄阳府的附廓县是襄阳。
王宵猎前世的市,大部是从地区行政公署改来。地区行政公署,细究起来历史也非常复杂,经过了多次改变。总体上,是省的派出机构,不是一级行政机构。后来地区行政公署改为地级市,地级市慢慢地成为了一级行政机构,才形成了人们熟悉的格局。
一些小文人喜欢弄噱头,说什么中国最长时间没有改名的城市是邯郸,哪些城市名字改坏了,唬得人一愣一愣的。比如经常有人声情并茂地说,你可知道,长安改成了西安,合肥原名是庐州,让听的人一头雾水。长安县极少改名,西安市依然有长安区。庐州是庐州,合肥是合肥,此时庐州的附廓县也是合肥。真正改名,而且改的不成功的,安徽有徽州改黄山,湖北荆州与沙市合并的荆沙市,以及襄阳与樊城合并成的襄樊市。不过湖北的两地又经过改名,荆沙市改为了荆州市,襄樊市则改成了襄阳市。
会有这种说法,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改成了省市县的形式,跟行政改变无关。常说的长安城,大部分时间都是长安城,行署改市之前的新中国也是。合肥的原名就是合肥,做庐州附廓时也是。
这种例子很多,比如最早的电影电视剧里,古时候经常出现那个时代没有食物。武侠里,到处都用银子,甚至随身携带几百几千两银子。古代人的称呼,经常用现代的,甚至是臆想出来的。
比如在唐宋,对父母的称呼,最常见的是爹和妈,有的也用爷和娘。特别到了宋朝,北方不属于宋朝的地区用爷娘的多,宋朝人用爹妈的多。这个习惯很可能跟爷娘是从胡语而来,而爹妈则是汉族原生的称呼有关。而后人看这个时代,有人就觉得称呼母亲为妈妈奇怪,甚至觉得那是特殊身份的人用的。
再比如年轻女子,后世习惯称小姐,后来由于特殊的原因小姐不常用了。有人就发现,原来宋朝也是这样的。其实不是,宋朝的小姐是对身份低下女子的美称,比如女妓,比如宫女,并不是指从事特殊职业的人。这个年代的妓跟后世不同,多是演艺从业人员。
比如对官员的称呼。很多人都以为,古代的官员都称大人,甚至是老爷。他们的孩子,要么称呼为公子,要么称呼少爷。其实也不是,唐宋的大人一般指长辈,特别是父亲。老爷少爷更是很晚才出现的称呼。一些特殊情况,这种称呼不是不存在,但肯定不是普遍存在的。对官员的称呼,唐宋时候习惯用姓加上官职,跟后世称呼陈处长、李经理相差不多。
一般来说,汉族人的称呼,自称多用谦称,对人多用敬称。显示亲密的,用排行,有时用兄弟相称。而少数民族的,自称多不用谦称,对人不用敬称。清朝时的习惯称呼,很明显地带有这种特征。
有人认为,不用管古代是什么样子的,只要读者观众熟悉了,就可以用。甚至说,文学影视作品里的古代,是虚构出来的,是一个宇宙,想用什么就用什么。不是这样的。随着读者和观众的常识越来越明确,人们对古代的真实性要求会越来越高。历史就是历史,不是什么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顺阳这个地方,在丹江水道作为沟通关中和南阳襄阳盆地的要道时,非常重要。后世淹没在了丹江口水库中,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
隋横回到县城,急急到了后衙。
夫人迎出来,看了隋横一眼,道“看你一身风尘,快去洗漱了!知道你今日回来,我特意吩咐准备了酒席,就等你呢!”
隋横听了心里一哆嗦,忙道“酒席花了多少钱?是不是我们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