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立即着人仔细探查消息,一面开始着手备战。自己刚刚恢复战力,虽然军士三万有余,但只有一千五百骑兵,五千步军,其他的都是军垦的士兵,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能带着他们出征,但用他们做好后方的防御还是可以的。
青州的黄巾军虽然号称百万,但却以流民居多,基本上都不能算是成军,只是数量上有些吓人,只要用好对策,这些人基本上不堪一击,因为他们没有凝聚力量的出众领袖,再加上流窜过来以后,烧杀抢掠不得人心,又在官军不备之时,攻取了几个郡县,造成了后续官军的惧怕,兖州长期群龙无首,军备松弛,战败理所应当。
不到一个月,这些青州的贼人已经闯入到了东平郡,东平郡近邻东郡,王蒙作为东郡太守,自然不能任由贼人胡来,一旦他们得到东平郡,势力和声望必将更大,到时候的目标肯定是王蒙的东郡,所以王蒙决定主动出击,采取外围作战,将贼人歼灭在东平郡境内,不能扰乱东郡刚刚恢复的秩序。
几个月的时间,虽然军力没有大成,毕竟一个优秀的弓箭手没有个一年半载是很难训练出来的,现在士兵的军备素养与王蒙之前的士兵还有很大差距,但王蒙确信打这些乌合之众还是绰绰有余。
王蒙尽点三军将士,带着五千步军和所有骑兵向东平郡进发。
王蒙大军行至寿张县,军队众位谋士和将军之间便产生了分歧,众位将军多从战场的对战形势出发,主张局部优势,零敲碎打,逐渐蚕食敌军,先打压敌军士气,然后一鼓作气击溃敌军。而众谋士这次到也是出奇的一致,他们的主张都是与敌军决战,一鼓作气,荡平贼寇。
其实双方的策略都是正确的,从作战的角度来说众位将军的策略可能会更加稳妥,至少进可攻退可守,以王蒙军队的战力,局部优势根本就不会有太大的损伤,战胜是迟早的事情。但现在王蒙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钱粮,粮食收成不多,还要管着日益增加的流民,天下的人心也是王蒙壮大的基础,这一点要始终维护的。
如果坚持长期作战的策略,那将消耗更多的钱粮,这是王蒙最大的软肋。所以最后采取了谋士的建议,直接进行大决战,一举消灭这些贼人,虽然冒险,但却也无可奈何。而在采取这个策略的同时,王蒙也没有盲目静等,而是不断地袭击敌军,让他们快速过来进行决战。
贼兵也开始在寿张县以东集结,毕竟他们知道了王蒙军队已经东进至寿张县,而他们一路上根本就没有受到像样的阻拦,他们想一鼓作气拿下寿张县,解决掉王蒙主力,然后西进掠夺东郡,占领整个兖州。
敌军从四面八方赶来,王蒙的原则就是要像一个钉子一样钉在寿张县,巩固城防,以静制动。但也要静中有动,采取骑兵奇袭,不断杀伤敌军,扰乱部署,伺机偷袭的策略。
守城主将曹仁,自从曹操于王蒙合兵以后,王蒙特别注重双方的力量均衡,不让曹操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所以对之前跟着曹操的将士也非常重用,而曹仁也算是可造之材,王蒙经常留在中军,夏侯渊也可独当一面,往往也委以重任,这次让曹仁为守城主将也是这个原因,况且城中还有郭嘉、荀彧等人,王蒙自然是比较放心的。
王蒙亲率骑兵,带着典韦、赵云出城寻找战机。
按照斥候的报告,在敌军聚集的地再往东几十里的,正有万把人向敌军大部队集结,周围还有几支其他的人马,但人数都比这个多。
王蒙决心将这伙人数最少的敌军吃掉,但赵云和典韦却并不赞同,因为他们要想进攻这伙敌军,就必须从敌军的三支军队之间穿过去,这要冒非常大的风险,而且距离寿张县城这么远,一旦有什么特殊情况,城中都来不及救援,如果打这支军队就变成了孤军作战,将自己丢进一个险境。
王蒙却另有打算,而且是从全局角度考虑,就是想让敌人产生错觉,觉得东面也有敌军,让敌军有顾忌,不能全力攻打寿张县城,这样的话守城的压力也能小一些。而骑兵行动迅速,只击杀,不俘虏,不要缴获,速战速决。
最终二人也赞同王蒙的观点了。
王蒙采取夜间行军的方式,找到一个向导带着,准确地从南边来援的敌军和集结的敌军之间穿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