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偏科战神(2 / 2)

张老师挠头不解:“你...你这个偏成你这样的也....哎呀.........然后呢,其他学科呢?”</P>

家长:“然后英语也特别差,60多分,,物理化学生物还不错,能考个八九十。”</P>

张老师:“那你孩子是不是想报中文啊?”</P>

家长:“不是,他是特长生,那个体育特长生,国家一级运动员。”</P>

“啊!!??”</P>

张老师再一次发出震惊无比的声音。</P>

---“好家伙,这是偏科战神吧。”</P>

---“不!这是肌肉孔子!”</P>

---“这孩子你说他偏文科吧,他英语又差,你说他偏理科吧,他数学又差,说他书呆子吧,他又体育特长生,你说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吧,人家能考五百多分,简直了!”</P>

---“一个喜欢中国文学的体育特长生,他妈的辛弃疾再世!”</P>

---“什么专业已经无所谓了,这样的孩子就该去考体制内,又能写材料,又能代表单位参加活动。”</P>

..........</P>

看到这儿光幕前的众人都是一脸懵逼。</P>

分数?</P>

分数怎么看?</P>

分数又该怎么给?</P>

古代科举考试阅卷不是像现在这样评分,而是圈点。</P>

以殿试阅卷为例:</P>

阅卷官十人,每份试卷都经十人依次阅评,评价结果各自在试卷上做标记,</P>

圆圈标记为最佳,三角形其次,方块形再次,打叉就是否定。</P>

试卷被打叉超过两个只能列三甲进士。+</P>

打叉两个以内的是二甲进士,至于一甲与二甲之争如何分晓,就看谁的卷子被“圈”的多了。</P>

阅卷官圈点结束还不是最终结果。</P>

被画圈最多的十份誊写答卷,必须得连同找出来的贡士亲笔试卷,一并呈皇上圈阅。</P>

若亲笔试卷书法太差,卷面不净勾勾抹抹,入不得皇帝老儿法眼,肯定受影响。</P>

皇上在这十份卷子中,钦点状元、榜眼和探花,叫进士出身。</P>

同时还钦点出二甲第一名“传胪”,二甲的其余名次,皇帝没工夫管,就归内阁了。</P>

所以古代科举没有分数的说法。</P>

而是凭借考官的喜恶来评判。</P>

李世民对此很有兴趣。</P>

“朕倒是想看看后世的考卷,也了解一下这分数选拔是否可以借鉴借鉴。”</P>

唐朝的五姓七望的影响力巨大。</P>

即便科考也有他们的势力参与,选拔的官员也大多都是他们的人。</P>

因此李世民想要看看后世的分数选拔能否摆脱这些士族的控制。</P>

另外,李世民已经决定在大唐广开门路,诚邀各行各业的人才。</P>

但如何了解其才能,以防滥竽充数者混入,也是一个大问题。</P>

所以李世民也想看看后世会出什么样的考题。</P>

.................</P>

视频继续。</P>

张雪峰:“那你是要他报体育吗?”</P>

家长:“报体育的话,她是武术专业,而且是个女孩儿,就是我怕她以后如果走体育的话,就业太难了。”</P>

“女子?学武?”</P>

这下古人们又愣了。</P>

学武自古以来都是男人的专项。</P>

谁家好人会让自家女儿去学武?</P>

以后还嫁不嫁人了?</P>

夫家还怎么振夫纲!</P>

即便是那些将军的子女也鲜有学武的,都想着把自家千金培养成大家闺秀。</P>

虽然话本中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事情。</P>

但那都是虚构的呀。</P>

当不得真。</P>

这后世女子究竟是怎么想的?</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