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饱览诗书,见多识广,既然如此说必有他的道理。现在镇子里只有一条出村的路,不如我们把钱拿来另修一座出村的桥,且此桥年月过久,即使重修,也难以牢固了!”
我扯着嗓子大声说。
“是啊,再修一座桥吧!”二小子也忙附和。
可是毕竟人微言轻,修桥之事只是暂时搁置。
说起来我为什么要帮那个私塾先生,或许是他身上的神秘气质,太能吸引像我这样的无知少女了吧!
几日后,我去街上打酒买米,恰好又见了他。
走进酒铺,“掌柜的,装满这壶酒。”
走进米铺,“掌柜的,装满这壶米。”
我还没发觉有什么不对。
“给她装两斤米。”私塾先生已走至我身旁纠正。
“看来你是得学学怎么说话了。”他眼角难得布了些笑意。
我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口误,尴尬的吐了吐舌头。
“我不想无端招惹口舌,所以你不得进入书堂内。”他说完这句话便走了。
从此,我就跟着二小子,一起去了私塾,不过我只能透过后门偷听听而已,而且农忙时也不得空,最后勉强能认识一些古字。
先生教学极其严格,穷困人家书童平时打杂工上课时立侍先生左右,富裕人家在下面坐着也面色恭敬。我也不敢稀奇捣乱。
街上来了一个四处游走以供营生的杂耍团,我也慕名去街上一睹风采,算是给平淡的日子里找找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