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淮水,朝霞,星槎(2 / 2)

阳光里尘靡攒动,他唯有沉默着将打刀纳入刀鞘。

......

淮水河畔。

一抹红霞挂在天边,河岸满是游船浮动。

诗会是由新任的知府举办,他来自闽州薛家,故而这些船只多半是从闽州赶来,唯有临海之府才能造出如此端庄大气的船舶。

听说薛氏也是个蟾宫世家,沈家卖他们一个面子,帮忙张罗着诗会的搭建,从江南各学府邀来不少读书种子。

此刻尚且辰时,朝食之刻。

嗅觉敏锐的商人已在河畔的杨柳道上支满各类摊子,全然不需吆喝,便能赚的盆满钵满。

才子佳人,熙熙攘攘。

吴侬细语,分外撩人。

沿着香气,赵曜与夏启良寻了个空位坐下,解开腰挂的打刀放在桌上。

与司隶赠予的隐命珠不同,这是昨日特地向署衙申请借调的法器,用完还需归还。

不一会儿小二便战战兢兢地端着两碗色泽诱人、喷香扑鼻的阳春面迎了过来。

赵曜随手递给他几枚铜板,正欲动筷,却见那小二踌躇不定地候在一旁,只得无奈地朝他摆手示意。

待小二千恩万谢离开后,赵曜郁闷道:“淮扬的官吏有这般腐败吗?”

夏启良先尝了口面汤,露出享受的神情,随后才解释道:“恰恰相反,此前唐世丰任职期间算得上是吏治清明,免除了不少苛捐杂税,百姓心里惦记着呢。”

“那为何......”

话说到一半赵曜顿时明白了那小二的意思,大年初一淮扬官府遭逢浩劫,百年府衙毁于一旦。

两碗面值不得几个钱,小二这恐怕是不忍向这些苦命的官老爷收取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