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回慈庆宫后,王之桢和骆思恭已经等在了那里。
骆思恭八月末去的,王之桢九月初一动身的。
先去的先禀报。
“臣到时,高淮已被殴死,是邢督台遣标兵稳住了乱民,擒了祸首……”
骆思恭一一禀报了当天去后的见闻、行止,奉上了有总督府一同清点的财物名册。
“高淮此前遣奴仆家丁赴辽东各地,还有去了朝鲜的,还有七人尚不及押回。臣留了七人在那,与提督一同将税银先行解运回京了,已交由田公公清点入库。”
朱常洛看着他,有点意外亲自去山海关办这件事的也是鼎鼎有名的人物。
此刻朱常洛只是先点了点头:“果然是世庙潜邸忠臣之后。这件事,你办得不错,劝说邢督台不要急着请辞的事情也没瞒孤。”
“臣不敢!臣奉命入朝刺探消息时,曾见过邢督台。山海关民变殴死钦差,辽东不免人心惶惶,不能没有邢督台出面按着。”
王之桢听嗣君提到世庙潜邸忠臣之后,已经心里一动。
听骆思恭在嗣君面前表现他能考虑事情、敢做事情的一面,余光看了看在一旁的他。
“你先回吧。”
朱常洛先遣走了骆思恭,而后才看向王之桢。
“快马兼程,还要急报回京。大略算一算,你到山海关只用了三四天就查出了辽东抚按及诸多官商涉事的证据,如此顺利?”
王之桢背上有冷汗,他眼中的嗣君当然与外人眼中不同。
而回京之后,听说了沈一贯被逼成那般模样,他自然更加后怕。
若是他王之桢之前但凡对外泄露了半分嗣君锋芒,如今局势只怕都不会是这样。
如今嗣君挟压服沈一贯之威,王之桢更明白他敢用自己去查案的凭恃。
“殿下明鉴,臣如今忠字当头、职责所在,便顾不了亲谊旧谊了!”
朱常洛不置可否:“怎么查的,细细禀来吧。”
锦衣卫这把刀,还是要用的。
他对王之桢点出了王家、张家,暗含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王之桢若不纳“投名状”,朱常洛焉会用他?
至于“泄露天机”导致事情另有变化什么的,朱常洛轻易拖到申时行、王锡爵回京,照样能以“皇权受迫”为由,重用田乐以及田乐所荐的文武。
只不过那种状态下的格局虽有“君臣相忌”掩饰,却不免尖锐了一些。
如今王之桢初步表明了他对“锦衣卫指挥使”之位仍旧是在意的,听懂了“孤会看着”那句话,有了罪证在手,对辽东和女真的攻略就能名正言顺很多。
查案的过程自然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