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翠兰点了点儿子的小脑瓜,笑得亲和。</P>
下午三点多,过了温度高的日头,一家三口最后出发前往易家宝选择的天坛。</P>
易家宝也在这途中知道为什么今天只选一处地了。</P>
天坛在四九城南边,离他们四合院所在的胡同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走出胡同,易中海却是先去了售票处。</P>
这时候自然还没有公交,但电车也是去远点地方的不二选择。</P>
从这到正阳门的车票一张就要九百,比平时还贵了一百,但这并不代表坐车的人就少了。</P>
光是这一等车,易中海一家就等了三班车才轮到上车。</P>
车上大人带小孩的不少,而目的地,看也知道是去天坛的正阳门站。</P>
事实上,天坛作为古代帝王祭天祈福消灾的地方,十分贴切四九城人端午消灾去毒的寓意。</P>
也因此,不管平时来不来天坛,端午这天大家能来的,还是会带着一家人来天坛走走,去去身上的灾病。</P>
这趟电车开去正阳门少说得半个多小时,车上座位有限,易中海得了个座,让媳妇带着儿子坐下,大多是同一个站上车的,住得也都在附近,碰到一两个熟人也就不奇怪了。</P>
“易师傅,还真是你啊!”</P>
衣服被人拉了下,易中海侧过身看去,只见斜对面有个小年轻惊喜的打着招呼。</P>
面容有点生疏,应该不常见,易中海一下没想起来是谁,但看对方旁边位上坐着的头发微白的妇人,猜到对方关系的易中海也笑着回应。</P>
“是你啊,你这是和你母亲去天坛?”</P>
小年轻没发现易中海并没认出他,他主动打招呼除了认识外,也是有些事情要找易中海的。所以简单聊了几句后,便直接道出了原委。</P>
“易师傅,今儿碰到你正好,昨天刚到了一封你的信,我师傅怕那边是有什么事,本来还想明天一早给你送过去的”</P>
“这会正好和你说一下,你要是着急,等会可以去邮局领一下”</P>
邮局每月初都会有易中海的一封信,持续两年了,邮局接收员都有印象,昨儿晚点到的一封变了时间,又逢端午送易中海那片的邮递员回得早,这封信便搁下了,小年轻师傅和易中海打过几回交道,怕信那头有什么急事,这才让他一过端午头天,抓紧时间派送。</P>
“信?”</P>
小年轻一说信这一词,易中海便认出他是谁。邮局今年刚来的邮递员,认和易中海打交道的那个老邮递员做师傅,几次取信也有见过几面,但这小年轻性格不是大大咧咧的,两人之前都没说过几句话,自然印象不深。</P>
要说这信,自然是之前何太清寄过来的。那时他隐晦的和傻柱交代过,但也不知道那孩子是真怨他爹跑路了还是什么,和他爹通了封信后,这收信人还是易中海没变,他只得取回去转一道手给傻柱。</P>
不过这往常都是一号到的信,这次时间不一样,卡端午节这时,给傻柱写端午安康?何大清的脾气不可能,只怕是真有什么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