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了这些事情,朱载坖的关注点还是在辽东的战事上。随着天气的转暖,大明加快了物资转运的速度,大量的物资经由水陆两路,运往辽东。
而随着誓师出征的日子临近,戚继光也已经率领准备出征辽东的八万余官军抵达京师,在城外扎营,等候朱载坖和太子朱翊釴亲送大军出征。
同时宫内也在积极的准备了,因为朱载坖要为大军送行,酒肉犒赏,是必不可少的,八万大军所需的酒肉,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幸好内府还有一些储存,朱载坖再发内帑从市面上购买了一些,用于犒赏三军。
同时就是诏书等的准备,还有赏赐军中千户及以上军官的甲胄、军器、战马等物,赐给蓟辽总督汪道昆、平辽将军戚继光的各种信物。
在隆庆四年三月五日,朱载坖下旨,以皇太子朱翊釴代朱载坖巡视出征官军,查看是否有物资缺少等事情。
三月八日,朱载坖正式下诏,辍朝三日,三月十日正式誓师,同时遣礼部尚书高仪再次祭祀悯忠祠,祈求大明忠烈在天之灵的保佑。
隆庆四年三月十日清晨,朱载坖早早起床,和太子朱翊釴一道,乘坐车驾,自德胜门出城,这次由于是正式的出征仪式,所以连朱载坖也是谨遵礼部的仪注,与朱翊釴一起,更换了武弁服,武弁服是遣将亲征时专用的。
自从正统以后,都已经很少使用了,这次朱载坖要亲送大军出征,才特地穿上了武弁服,有些类似于皮弁,形制只是略有差异,弁上锐,色用赤,上十二缝,中缀五彩玉,落落如星状。韎衣、韎裳、韎韐,俱赤色。佩、绶、革带,如常制。 佩绶及韎韐,俱上系于革带。舄如裳色。玉圭视镇圭差小,剡上方下,有篆文曰 ‘讨罪安民’。
除了朱载坖换上了武弁服之外,文武官员和勋臣们也都换上了礼服,陪同朱载坖的官员们头戴梁冠,身着赤罗衣,白纱中单,青绵领缘、赤罗裳、青缘,赤罗蔽膝,大带赤、白二色绢、革带、佩绶、白袜黑履,以冠上的梁数区别等级。
一品大员和公侯伯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腰系玉带,用云凤四色花锦,下结青丝网。笏用象牙。其余的官员们各自按照自己的品级穿戴好。有御史在一旁检查仪容,凡是仪容不整的,都要被记录并且弹劾。
今天看起来最漂亮的就是这帮锦衣卫了,锦衣卫的堂上官们都身着赐服,如斗牛、麒麟等服色,佩戴绣春刀,外罩大红蟒衣,乌纱帽,腰系鸾带。而扈从的锦衣校尉也都是一身飞鱼服,端的是英武不凡。
还有就是随扈朱载坖的勋卫、红盔将军、大汉将军、明甲将军,今日为了展示朝廷的赫赫军威,他们也都披挂甲胄,手持兵刃,再加上这些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魁梧之士,扈从在朱载坖的车驾旁,一路前往阅武门。
汪道昆、戚继光早就已经集结三军将士,在此肃立待命,为了今日的誓师,出征的官军也都是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换上了崭新的鸳鸯战袄,战马也都梳理毛发,兵器甲胄也都擦洗上油,一时间戈甲耀日,阵势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