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天子一怒百官惊(三)(2 / 2)

隆庆中兴 休息的云 1011 字 24天前

李春芳说道:“陛下,嘉靖二十五年到三十五年,曾经统计过大明现在有的由此人数,全国生员大致在25万到35万之间,现在恐怕会更多,应在四十万上下。”

朱载坖于是问道:“那举人呢?多少秀才能够考一个举人?”

这个虽然不好说,但是各省考取举人的解额是固定的,北直隶(顺天府)和南直隶(应天府)各135人,江西95人,浙江和福建各90人,湖广和广东各85人,河南80人,山东75人,四川70人,山西和陕西各65人,广西55人,云南30人。乡试也是三年一科,大明一科就取这么多举人,和以十万计的秀才们相比,这个数字无疑是极为少的。

故而民间有金举人、银进士的说法,就是说明乡试的难度之大。大部分的读书人能够获得一个秀才功名就已经是他们人生的顶点了,还有更多的童生,就是连秀才都不曾中的读书人,更是数量庞大。

而不能通过乡试的秀才,能够干些什么呢?要么就是开馆授徒,要么就是为他们充当幕宾师爷等,更有潦倒落魄的,不可胜数,故而有穷秀才的说法。

这些人能够考中秀才,还是有些本事的,州县官府的文书抄写是完全可以胜任的,毕竟能够考取举人的秀才实在是太少了,朱载坖将自己的想法给阁臣们说了。

阁臣们担心的是这些秀才们不愿担任衙门小吏,毕竟现在小吏属于贱役,尽管有很多权力的实惠,但是毕竟社会地位不高,他们就算是穷酸秀才,但是毕竟也是读书人。

朱载坖表示,可以取消小吏参加科举的限制,充任小吏并不妨碍他们继续参加科举,甚至还可以效仿前宋,举行锁厅试,而且三途并进,这些小吏也要有升迁的路径才行。

朱载坖要求内阁和吏部、礼部商量此事,同时与张居正等人商量出一个办法来。

至于徐阶所提的增官、析县两个方案,朱载坖也予以照准,由张居正和内阁、吏部商量出一个方案来,报送朱载坖审阅之后再予以施行。

当然了,朱载坖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就是在析县的时候,同时调整苏州和松江两府各自的区划,虽然苏州、松江两府常常并称,但是实际上两府的体量并不相当,松江府现在是远远比不上苏州府,松江府仅辖有华亭、上海、青浦三县,而且其中的青浦县还是嘉靖二十一年才新设立的。

朱载坖要求在这次析县中,适当减少苏州府的负担,平衡苏州、松江两府的赋税等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