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按照大明祖制,亲王除了世子之外的儿子们都要封郡王,而大明这些亲王们有一贯能生,以开封的周王为例,周府最称藩衍,郡王至四十八位,宗室几五千人,这么庞大的郡王数量,一样也会对朝廷的造成沉重的负担。
面对这个问题,臣子们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变更册封办法,只有亲王嫡子才能封王,庶子只能封将军,这样一来的话也可以减少郡王的数量,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宗禄永额。所谓宗禄永额就是将宗室们以府为单位,由朝廷和藩王们商量出一个额度来,不管日后该府的宗室人数如何增加,总归就是这么多的宗禄。
朱载坖倾向于采用宗禄永额,这样的话对于朝廷的财政是最安全的,而且也可以不改变大明的祖制,至于多几个郡王少几个郡王,其实对于朱载坖来说不怎么重要,只要不影响朝廷的财政就行。
高拱还提出一个建议,就是严格藩王的继承,大明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藩王无子,就要除国,一些宗室为了继承藩王的爵位和特权,便经常以属近要求袭爵,也有藩王过继其他宗室子弟,来保证爵位的承袭,高拱认为,自此之后,朝廷要严格亲王的继承制度,凡是亲王无子,就要坚决的除国。
如嘉靖四十三年肃王本支绝嗣,作为旁支的辅国将军朱缙?以属近为由请求继嗣,这种事情是决不能允许的,包括过继他人子弟来,也要经过朝廷的批准才行,不能随意袭爵。
朱载坖深以为然,表示同意,随后问道:“这厮已经袭爵了吗?”
徐阶说道:“陛下,他自嘉靖四十三年起,就多次上疏请求袭爵,但是先帝未曾准允。”
朱载坖随即说道:“肃王本支既已绝嗣,就当除国,这厮要是再不消停,送凤阳高墙去!”
朝廷对于宗室制度的改革基本已经讨论完毕,下一步就是礼部制定的相关的则例,择机发布了,在地方的藩王们也已经知道了这些事情,藩王们分成了两派。
如晋王、代王、韩王、沈王等府,他们本就地处贫瘠,宗室人口又多,朝廷的宗室新政对于他们来说就比较友好,虽然丧失了土地特权,但是御赐的土地仍然是可以部分保留的,而且朱载坖也明确表示,改革之后,宗禄不允许拖欠,由地方官府和朝廷共同负责,这样的话,对于这些藩王来说,实行新政时有利的。
而蜀王、靖江王等则是坚决反对,原因很简单,他们拥有庞大的土地,一旦实行新政,他们将会损失巨额的地租,这不是宗禄能够弥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