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个丞相,开口请求始皇陛下封赏三军,看起来很古怪,但事实上....却是极为聪明。</P>
正因为丞相与军伍没有丝毫交际(对,你知道我在阴阳谁),李斯此刻开口,才是理所当然,没有施惠于军伍的嫌疑。</P>
反观王翦,此刻要是开口,反倒是稍显不适,毕竟他的儿子通武侯王贲绝对是封赏的前几位。</P>
两个针锋相对了一辈子的朝堂老狐狸,在默契方面当真是旁人难以比拟。</P>
“封赏...三万对十三万的战损,这等大胜,当真是泼了天的军功啊!”</P>
“哎呀!我怎么就管住了自个儿这张嘴呢!我就应该腆着个胖脸进宫请求前往代郡的啊,哪怕是当个偏将都是好的啊!”</P>
“可恶啊!蒙恬,你个浓眉大眼的,居然做的事儿这么不地道,还将蒙毅这个混小子留在咸阳节制守城军。”</P>
“对,没错,更可恨的,黑剑黑甲,还都优先配比给守城军了!”</P>
一众武将懊悔不已,拍大腿的也不在少数。</P>
在大秦,只要真真正正打了胜仗,绝对不用担心军功的问题。</P>
他们这是气自己看着这军功自己却没份。</P>
就像是一群饿的眼睛都发绿的狼,看到了漫山遍野被打断了腿的羊,却不能扑过去吃一样。</P>
难受!难受到了极致!</P>
“李斯,既提封赏,你有何看法?”</P>
高台之上,始皇陛下看向李斯,淡淡开口。</P>
大秦军胜,自有喜意。</P>
但这位千古一帝,于朝堂之上喜怒不形于色,如此询问李斯,也是以丞相之口封赏于将,免滋骄纵之心。</P>
当然,是不是为了防止某个老六公子滋生骄纵之心,就没人知道了。</P>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战首功,当推三人。”</P>
君臣相映,李斯略微沉吟,缓缓开口道:</P>
“首先便是长城军主将,九原侯蒙恬。”</P>
“此战大胜匈奴,杀、俘敌军十三万,乃军功大盛,定北方三十年安宁。”</P>
“老臣以为,可将蒙恬将军晋升军爵,入十九等军功,关内侯!”</P>
这一番话说出口,倒是没有任何人有异议。</P>
就连柳白也是微微点头,觉得李斯这老狐狸确实聪明。</P>
关内侯,事实上就是史书上蒙恬的最后爵位。驻守北方一生,熬出来的十九等军功。</P>
缺了一场大胜,故而至死也未能达到王家父子的彻侯。(史书上秦朝就两位彻侯,王翦和王贲。)</P>
如今李斯谏言的封赏,赫然便是将蒙恬抬到仅次于王老将军的位置,甚至上略微压了王贲半头,待到资历熬个数十年,也能以彻侯的爵位荣华于史书之上,成为大秦军功史上的登顶之人。</P>
“今九原侯蒙恬,代郡大捷,立汗马勋劳,特封蒙恬为武宁侯,承关内侯之爵,享千金食禄。”</P>
高台之上,始皇陛下威严的声音响起。</P>
麒麟殿之内的众多武将,听得都快流下口水了。</P>
不止是这十九等的关内侯,更为重要的是蒙恬的爵位‘武号’。</P>
武宁....</P>
要知道,王老将军的封号可是武成侯,王贲是通武侯,而蒙恬是...武宁。</P>
宁,与安!与那武将梦寐以求的二字,仅仅几步之遥!</P>
这赫然便是始皇陛下以封赏之名,鼓励蒙恬,甚至是放出讯号,秦军不会止步于代郡,将来蒙恬要进发匈奴草原。</P>
届时...宁,则为安!</P>
大秦....或许有人要承那位杀神衣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