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动因(剑破诸天2第一卷)(1 / 1)

剑破诸天 大阡 1725 字 6个月前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衍化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史书和传说上八卦的由来。这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基本上一个意思,而且当年老子的道德经,也是依据了易经的物质起源说法为基础。

这段关于世界本源的说法,很抽象,很形而上,很哲学化,所以易经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略有缺憾的是,整个描述只有结论,没有推论,没有动因,因此从道德经问世到南北朝期间,一直被玄学后辈探讨推理,但限于末法时代修行者的境界和古籍遗失情况,以及上古传说和无限力量都失传,对世界本源的认识也就限于道德经的结论,没有人能有新的见解或解释。于是这个缺陷成了佛学佛教的攻击对象,也成为佛教压抑道教的因素之一。易经同是儒学的发源,儒教在这一点上同样解释不清甚至不屑解释,若不是儒学是入世之学,根植在皇权文化的土壤中,儒教或许也被打压下去。

孙云因为身份特殊,接触了儒学、道学、佛学,并听过他们之间的辩论,所以多少了解一些。的确,关于世界起源,佛教的一些理论说的更透彻一些,归纳为四个字—“因缘因果”,因果矛盾产生万物。即一切现象都是由众多条件共同成就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更具体的,早期部派佛教提出了“极微”概念,认为这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并有专门计算公式,说明物质怎么分解到最小单位,极微在时间上是恒常的,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所以叫“三世实有,法体恒有”。这些极微的聚集,称为“和合”,能造的是极微,所造的是一切现象。宇宙中有恒河沙、微尘数那么多的星系,如是等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亿世界、百亿世界、千亿世界、百千亿世界,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世界。世界由众缘和合而生。形成之后进入住劫,即相对稳定的阶段,生态环境开始形成,适合众生包括人类居住。然后,这个环境又因自身发展规律和人类的消耗逐渐败坏,最后化为微尘,彻底毁灭。不仅如此,每个世界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成住坏空的阶段。“世”代表时间,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包括所有的时间;“界”代表空间,以东南西北等十个方位,包括一切的空间。换言之,世界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呈现。有微粒、有动因、有成因、推导严谨。

因此佛法和世法并没有本质差别。不同在于,世人是向外寻找,但不论找得多远,都无法穷尽。因为宇宙本身是无限的,是没有尽头的。而佛法是向内探究,认为心的本质就是宇宙的本质,两者是一体的。一旦明心见性,通达心的本来面目,也就了知宇宙奥秘。所以,世界其实离不开众生,也离不开我们的心。这不仅是世界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关键部分。可以说,这才是打开世界奥秘的钥匙。虽然是唯心的,但讲得真好,形象而又哲理。

道家是唯物的,但无论易经还是道德经在这方面只陈述了结论,没有推导。而且儒学、玄学、道学的后辈先贤们一律顺着这个结论思考着书立说,没人对此提出批判,也没人对此深入研究和解释,于是关于世界本源的阐述成了空白,也成了被诟病的短板。

那么为什么伏羲也好、文王也好、老子也好、孔子也罢,都没有说出世界的成因呢?难道他们不清楚问题的本质么?肯定不然,至少抛开文王以后的人,毕竟他们是对伏羲画卦的解释。而伏羲本人其实是应该知道的,指导或开示他的仙人更应该知道,只是中国文明非常特殊,中国文字具有象形意义,文字的演变经历了好多世代,于是好多隐含的寓意都丢失了,可以推测,伏羲卦象隐藏了太多的密码,只是后人没有解读出来。

如果这么推断,刚才那位壮年修行者的身体变化,一定说明了八卦的成因,即物质世界的成因,只要按照这个思路去探寻,一定有答案。而且各种提示都到位,八个情景的组合,一定与八卦的卦象对应,只要找到成因或规律,结果自然出来。佛教中因果矛盾产生了大千世界形成的因,再由和合、毁灭的方式产生了果,同理道教的对立矛盾同样能成动因。

首先是阴阳矛盾,这个比较简单。阴阳二炁交感,于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无极就是混沌,说明宇宙形成前的初始状态。太极是圆周运动,说明宇宙形成的运动变化,即旋转和膨胀,也就是膨胀爆炸形成了宇宙,通过旋转离心产生天地,即道孕育混沌,混沌通过运动变化产生天地,如果天地之间加上人,就是天地人三才。

接着是两仪生四象,就是在阴“”阳“”的基础上,变成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但绝不是简单的阴阳符号的二次叠加,一定有动因在里面。如果太极生两仪是一对儿矛盾,那么两仪生四象必然是两对矛盾,那这两对儿矛盾是什么呢?

四象是四种现象,每种现象由两种矛盾组合,那么找到现象的根本即可。这个难度也不算太大,看看四种卦象,大致可以推断,是由干湿和冷热这两对矛盾构成,其中阴湿阳干,阴冷阳热。这样:湿+冷\\u003d太阴,寓意收藏,水为代表;干+热\\u003d太阳,寓意生长,火为代表;湿+热\\u003d少阳,寓意生发,木为代表;干+冷\\u003d少阴,寓意收敛,金为代表;如果加上承载它们并恰好居中的土元素,正好揭示了自然界的基本变化,五行元素相生相克,正是五行的产生。

最后是四象生八卦,这是最难的步骤。已经好久没在梦境中猜解谜题了,没想到今天又遇到此种情况,好在太学院学习易经一年多,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比之前不知好了多少,因此梦境解题也多少自信些。

八卦三爻必然是三对儿阴阳矛盾,其中干湿是饱水状态矛盾,冷热是温度状态矛盾,另外还需要一种矛盾,那这种矛盾又是什么呢?四象的代表“水火木金”是物质元素,而八卦的代表“地水雷泽山风火天”是自然现象或自然状态。还有什么矛盾能代表更复杂的状态呢?因为是三爻,所以有三对矛盾八种组合,数量虽然不大,但这几对矛盾的内涵,以及先后顺序不同,会有倍数关系的变化,并由八卦演变成六十四卦。

等等,“天地水火泽风山雷”是代表,原文为“乾坤坎离兑巽艮震”,有着运动、静止、危险、明亮、愉悦、渗透、稳健、萌动的意思,就是说不仅仅代表着自然现象,还代表着运动状态,所以第三对矛盾应该是动静矛盾,阳动阴静。

运动矛盾找出来了,和干湿、冷热矛盾怎么结合呢?这也是个难题,因为有放在下边、中间、上部三种组合,那么那种位置是对的呢?可以把三种情况都进行试验,但有更简单的捷径,四象中太阴为水,太阳为火,少阳为木,少阴为金。其中用太阴和太阳做突破口,问题会简单很多。

太阴上中下爻+都能变成静止,地中含水正常。太阴上中下爻+动时,水下有动为震与水上有动为山都说不过去,而水中有动为活水表危险,也相对恰当。

同理,太阳火中间加动为天表刚健飞升,中间加静为火表明亮,含义清楚。少阳木中间加动为风表渗透,中间加静为山表生根稳健,可行。少阴金中间加动为为泽表愉悦收容,中间加静为震表萌动未动合理。如此,阴阳两级分解成冷热干湿四种状态,通过动静两种运动变化,于是四象便衍化成八卦。

所以道经上说,世间万物皆有始有终,唯有“不生不化者”,亦即“道”,才能够循环往复、独立永存。“不生不化者”是世界产生与变化的本源,它最初无形无象,历经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个阶段,形成“混沌”,再自“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的“易”演变为有形的一,一生二,最终生成天地万物。而形成方式则“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这个机就是运动变化的规律。一切缘自“道”,然而却并非“道”有意为之,天地万物只是自然而然地变化运转,生息盈亏。

如果把这些规律填补在符号的密码之下,道家学说便含有了矛盾运动的辩证理论,道家的唯物论便不次于佛家的唯心论了。终于破解完毕,孙云舒了一口气,只是不知对错与否。

正迟疑,这三位修者竟然同时回过头来看着孙云。孙云一愣,难道自己的心里活动被他们感应了?这倒是有可能,因为通过刚才的一系列推衍,不难判断,这三位就是道家的尊神三清。传说三清先天而成,或者在天地形成之初伴随着盘古陨落而生,是盘古气魄的分离,长期没有形态,所以修行的主要是气运和灵宝,简单说他们就是一团气。后来人族诞生,他们才靠着人体产生了不同时代的分身。比如老子就是太清的分身之一,列子是玉清的分身之一,庄子就是上清的分身之一。老子、列子和庄子的画像后世失传,或者版本很多,难辨原貌,没想到今天竟能在梦中得见,那是不是可以看到他们的真颜?孙云尽管紧张,还是很期待很兴奋,所以也仔细的与之对视,可是辨认之后,竟然大惊,怎么会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