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校工(2 / 2)

剑破诸天 大阡 1719 字 6个月前

孙云回到洗衣服地方,突然看着自己的木盆惊奇道:“哎?我的衣服呢?怎么没了?”</P>

萧月忍住笑,不看孙云,等着孙云尴尬出丑的样子。孙云四下一找,见自己的衣服正在绳子上,他看了看萧月,一见她的表情,就知道是她帮的忙,不由得心里充满感激。</P>

晚饭后,大家继续来图书馆读书。因为图书馆建筑最高,所以当初规划的时候,位置在学院的中间偏后,距离寝室和食堂也相对于其他学馆都近便些,大家到这里自习,正好更便捷些,尤其蜡烛还能共享,因此越来越多的同学都结伴到这里。</P>

大家来到馆前,因为天色越来越短,这会儿已经快大黑。门前的廊柱上,那个扫地的老校工,今天出来的早,正蹬着梯子一个一个点亮纱灯,照亮入口,同时给整个大院的中心指示。梯子很高,老人登上去略微有些抖动,孙云看见赶紧上前,把梯子扶稳,老头冲孙云笑了笑,点好了,然后慢慢的下来。这时李辰大家也过来,孙云见李辰个子比老头高不少,便对校工说:“赵老伯,剩下这几个纱灯我们帮着点吧,我们灵巧。”</P>

“可不行,藏书馆最怕失火,点灯笼的火必须要小心的,我都点了好多年了,一直没放过手的。”老义工估计60岁以上了,浑身干瘦,个子不高,但还精神。</P>

李辰说:“老伯,今天一丝风都没有,交给我们做一次,绝对没有事情,您在地下看着我们,我们麻利,几下就好。”</P>

老头看看,觉得应该没有问题,就指点着让大家操作。李辰登高,吴坚大伙扶梯,三下两下就完成一个,然后换个位置,王先看着火源,动作很迅速。老头看看十分放心,就和孙云聊几句:“我没记错的话,你叫孙云吧,你们是今年入学的?”</P>

“是啊,老伯您记忆力真好。”“他们都是你的同乡?”</P>

“是的,我们都是汲县新中乡考上来的。老伯您怎么看出来的?”“呵呵,我都多大年纪啦,这点眼力还没有。我还能看出来,你们都会些功夫呢?”</P>

“啊?”孙云很诧异,不过看见李辰他们动作矫健利落,老伯猜一猜也差不多。“呵呵,赵老伯,我们那些功夫都是皮毛的,现在正和剑馆的毛博士学击剑呢。”“对了,听说前段时间毛博士随御史中尉郦大人去兖州办案,带了几个武生去,立了不少功劳,是不是你们啊?”</P>

孙云听了老人的话,不觉暗自吃惊,便问:“您老,怎么能知道呢?”“呵呵,我听说毛博士已经把你们的事迹报告给了太学院,院里正要想个什么法子表扬你们呢,又不能把这个事情公开。正好你们报名勤工,就以这个名义奖励你们。要不然你们报名那么痛快呢,而且还没让别的同学来。”孙云这才明白为什么报名单上就是自己,我说怎么能那么巧么?但是这个事情,校工怎么知道,孙云又看了看老头,老头似乎猜透孙云的心思,补充一句:“你是不是想问我怎么知道,其实我是老校工,经常出入祭酒馆的办公室,偷听来的,不过你可别告诉别人。”孙云差点苦笑出来,心说这老头好奇心够强的。</P>

很快大伙帮忙把一层忙完,老头说:“好啦,你们都去自习吧,剩下二楼以上的都好弄了。”孙云看了看,点头告辞,便和大家进来。现在大家都有红证,便直接上二层阅览室看出。</P>

进了阅览室,孙云前后左右看了看,大厅里进深很大,南北有前后门,通外面的回廊。东西开间的方向,两边是会议室、小教室、办公室,不过都锁着。</P>

看了一会书,孙云心里有事,假装透透气,走到后边,悄悄开了后门,来到北侧的回廊。二层的回廊很长,东西到头要走好多步,上下楼要回廊的东西两端。</P>

此刻二楼的回廊四角的大灯笼已经亮起,孙云顺着西头楼梯悄登上三楼,看见老赵头正举着一根长杆挑着一个灯笼在东头往屋檐上挂着。洛阳每到夜晚灯火通明,一片大都市的繁华,作为高等学府更要明灯高悬,彰显盛世,当然也为了学校师生院子里照明指引。</P>

悄悄到四楼,孙要查查晚饭前他们下楼候的门锁是否有人动过。只见锁头依然挂着,地面上他中午带出来的灰尘脚印,也被清扫拖掉,估计还是老赵头清理的。孙云用钥匙打开门,向里张望一下,屋子里漆黑一片,估计没人进来,他又锁上门,回身准备下楼。</P>

突然,只见老赵头站在他的身后,把他吓了一跳。老赵说:“我刚才在三层听到四层门锁响,原来是你呀。回来检查一下啊,很好,是个细心的好孩子。”孙云说:“赵老伯,门外是您打扫的吧,实在不好意思,屋里灰尘大,把外边都弄脏了。下次我们一定打扫干净再走。”“不用,只是几个脚印而已,要不然外边也刮风落灰,我每天都要扫一遍拖一遍,不碍事。”“赵老伯,您天天晚上来点灯笼,够辛苦的。”“习惯了,再说也不是天天,大风,下雨都不用,尤其风天。你也要注意,我们的楼房都是木质的,就怕火,所以你整理书籍,千万别带火种,千万别晚上来。”“嗯,知道的。我看书了,您也早歇息。”“好好。”</P>

孙云抽身下楼,心跳还没平稳,这个老头真是神秘,黑灯下火的,吓了自己好大一跳,差点心脏吓坏。不过,这个老校工也够不易的,每天上班时间比他们上学的时间都长,起早贪黑工钱也不多,不知道是家在外地还是本地,实在太辛苦。估计家里条件很差,否则不会这么老了还出来干活。想到这儿,孙云不觉感叹人生无常,每家都有苦衷,无法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