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和萧月正坐在寺中的宝塔下面的台阶上聊天,不曾想本寺的方丈昙谟最领着师弟,其他二个寺的方丈,也过来商讨一些机密事情。孙云他俩为了躲避太阳,都坐在了东边。而法师他们只是站在靠近大殿的一侧,离孙云他俩不远不近。其他弟子信众见大师有事商谈,都在距离稍微远点的位置。因此大师他们之间的对话,孙云偶尔可以听见一句半句。</P>
中尸惠嶷黄昌机、北沧海跋陀、小乘教派、舜帝庙姜斌、宝明寺智圣智游,般若寺道品,等等这些名字孙云多数没听过,也不太懂,他仅仅见过少林寺的跋陀,听说过中尸的名字。不过孙云不愿意听别人背后的言语,所以听听也是从这边耳朵进去,从那边耳朵出去。唯独令法师紧张的智游,给孙云一点印象。心想如果像眼前这位昙谟最大师这般道法都如此小心的人,自己一定找个机会去拜访的。</P>
这时只听保真师弟答道:“好的师兄,我们这就安排。不过此事关系重大,您不用与道希师叔说说么?”道希就是菩提流支的中文法号。</P>
昙谟最想想说:“我看不必了,师叔是天竺人,他本身只是专注于译经,对大乘和小乘的争执并不太在意。不过你这一提醒,我倒是觉得应该找找跋陀师叔的弟子慧光师弟,他对京城门派的地域分配还是很在意的。”</P>
保真说道:“师兄,您提到慧光师兄,我突然想起来,他的弟子之中有一个叫惠嵩的,原来是高昌人,他只学习了慧光法师的小乘教义,最近经常去宝明寺找智游,你说这里不会是慧光也参与吧?”</P>
昙谟最说:“应该不会,慧光大师,还是专注于地论和四分律,虽然他也精通小乘,但不是和智圣他们一派的,至于他的弟子,不过是愿意多接受学习罢了。此事由我去打听,你们重点看住惠嶷和智游的动静。”是!二位师弟领命,径直走了出去。</P>
孙云见天色不早,也和萧月回来。</P>
时间很快来到开学前一天。</P>
按制每年的七月最后一天,即开学前一天,要进行新学期的开学筹备工作,包括每隔一年新生的典礼、分班、领取新书,新学期各学馆的课程安排,新老学生报班等等杂事。</P>
今年的开学典礼简短隆重,太常崔明代表当朝对新生慰问,博士祭酒钱决代表太学对学子表示欢迎,还有一些管理博士宣布学校的纪律,以及课程介绍,报名要求等等。最后是师生互拜,新生与老生拜礼,之后太常带领官员离开,学生开始着手入学准备。</P>
本次太学入学400名,按学生成份,高门大族分为甲班,寒门士子分为乙班。甲班也叫君子班,乙班也称术数班。虽然名义上是分开了,但在太学中的主要课程中还是在一起上的,只有少量的专修课程才分开。</P>
北朝太学的主要课程是经学,不像南朝玄学佛学都有。东汉到北魏立国,经书仍主要是以七经为主,包括《论语》、《孝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其中《论语》和《孝经》是太学前主要学习和入太学主要考试的课程,进太学以后五经为课程基础。</P>
南朝也很重视太学,而且思维很开放,不拘泥儒家单一思想,玄、佛、道都接纳。南齐武帝永明三年,王俭以宰相兼国子祭酒的身份,每十天到国子学一次,“监试诸生”,使衣冠翕然,并尚经学,儒教大兴。梁国,五经学馆的博士们皆精通儒学。贺瑒精通《礼记》,馆中生徒常百数,弟子明经对策至数十人;沈峻博通《五经》,尤善三礼,讲授时听者常数百人。</P>
北朝道武帝建国伊始,则以经术为先,置《五经》博士,到天兴二年(399年)《五经》群书又各置博士,分科学习。每经的学习除传统内容外,引入了经注的内容,现在比较盛行的经注有王弼的《周易注》、何晏的《论语集解》、杜预的《左传集解》、杜预、服虔的《春秋注》、何休的《公羊注》、麋信的《谷梁注》、郑玄的《孝经注》等。这些经注不受传统思想束缚,将经学推到另一个高峰,无论北朝南朝都欣然接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