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高级工程师一般来说就是靠年头和熬资历,过了十几年后如果没有犯错误,可以参加评定高级工程师了,如果没有提前进行活动可能还得拖个三年五年,当然也有发表科技文章的要求,第一作者有一到两篇,其他作者有两到三篇文章就可以,刊物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
张子健重生前一年好歹是将高级工程师职称混了下来,也发表了几篇省级和国家级刊物文章,根本不是什么SCI刊物,前生在国内相关行业中的水平是普通人中的普通,属于通往现代化道路基础下面不起眼的一颗小石子。
但是如果不是在企业,而是在大学或是科研院所和医院等看中学历和学术水平的地方,评定职称所要求发表论文的刊物说道就多了。
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SCI。
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ScienceCitationIndex创刊于一九六一年,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相当于人类文明图书馆,具有非常重要历史意义和科研价值。
八十年代末,南京大学首先将SCI引入科研评价体系,开启了中国科研评价的定量时代。
当时社会诚信普遍缺失,科研评价中掺杂了大量人情等主观因素的现实情况下,SCI因其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及其相对超脱的国际“身份”,迅速被国内科学界当成一个可以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影响的科研评价标准,逐步拥有了某种权威地位。
记得在前世各大专院校攻读硕士和博士毕业论文SCI是一条硬扛,但是因为课题内容和研究方向以及其他等方面,也使得导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太大了,所以有人说在中国读博就是一场“赌博”。
对于发表SCI论文还有人总结出了许多经验,譬如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放平心态别拿自个当回事,需要有创新,要跟别人不一样等等。
实际上高系数的好SCI确实非常难,但是其实大多数SCI都是带水的,尤其是国内被列入SCI系列的杂志,虽然SCI系数很低,但许多科学杂志慢慢变味了带有一股铜臭味,所以后来有一些杂志被有关机构忍无可忍最终被清理出阶级队伍。
前世有人说所谓发论文就是一个大牛指着坑里的屎说很香,然后一群人跟着对这坑里的屎有多香做出解释,各种吹捧。
接下来就要考虑CSI的档次,一般分为入门级SCI(IF22),是比较基础的,进阶级SCI(IF66),这一级别已经是业界广泛认可的了,这类文章也是检验合格985博士的试金石,再有国际知名级SCI(IF13),是申请各种显赫头衔的必备武器,而国际顶级SCI(IF20),代表成员CNS,绝大数科研人员可望不可即。
张子健仔细回忆了前世的SCI情况和今世目前的SCI情况,决定论文还是投到国外材料研究比较知名的SCI刊物,因为写论文的同时就准备进行实验和专利申请。
他的想法是这项新钢材的专利申请包括国内部分和国外部分,最好有国际知名的刊物支撑专利的获得,能够使世界上知道和看到的人多一些,将来专利能卖个好价钱。
结合前世今生的经验,最后决定将这一篇论文投稿到美国的AdvancedMaterials中,准备抢在美国像树岭实验室和燃烧工程公司的P91钢材研发成功前,将美国佬踩上一脚还让他们有苦说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