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P>
马晓光敲响了一品香旅社二楼套间的房门。</P>
开门的是一位年轻男子,一脸的精悍之色。</P>
“做啥子的?”</P>
男子一口地道的川东口音。</P>
“昆仑山上的……”</P>
马晓光已然换了一口正宗的巴蜀方言悄声答道。</P>
男子警惕地看了一眼楼道上,没有发现异常,方才将马晓光让进房间。</P>
客厅里的沙发上,一中年男子端坐其中,方面大耳,一派不怒自威的样子。</P>
身后还有一名青年护卫侍立,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P>
马晓光正待开口,却听那位中年男子开口问道:“阁下由哪里来?”俨然也是浓重的川东口音。</P>
马晓光连忙面色一正,也以川中口音沉声答道:“由昆仑而来。”</P>
“向哪里而去?”</P>
“木阳城而去。”</P>
“木阳城有多少街巷?”</P>
“有三十六条大街,七十二条小巷。”</P>
“……”</P>
一番问道,如同梅花间竹般颇有韵律感和节奏感。</P>
问答完毕,三位巴蜀老乡的神情一缓。</P>
“在下樊少增,敢问兄弟在宏化堂烧几炷香?”</P>
樊军长微笑颔首向马晓光问道</P>
马晓光客气地答道:“在下承蒙宏化堂兄弟抬爱,烧两柱香,其实忝为客卿,小姓马。”</P>
这就是告诉对方,自己在洪门宏化堂这边身份是圣贤二爷——虽然是客卿身份。</P>
这个排名也算是洪门的兄弟在马老板钞能力加持之下,为他特设的,在堂内排名只低于堂主舵把子李天德。</P>
樊军长站起身,先给马晓光让座,又做了个请茶的手势,护卫赶紧过来把早已沏好的茶奉上。</P>
马晓光手中接过茶杯,以右手拇指置茶杯边,食指置杯底,杯口向倒茶的护卫相迎,左手做成“三把半香”之形,直伸三指尖附在茶杯上。</P>
他所做的这个动作,是洪门暗语,叫“洪门出手不离三”,传说是当年洪熙官所创,专门用于亮明自己的汉留身份。</P>
樊军长也不说话,伸手取过茶壶,倒了一杯茶,放在了马晓光那杯茶的对面,摆下了一个“双龙阵”。</P>
接着,樊军长做了个敬茶式,同时说道:“双龙戏水喜洋洋,好比韩信访张良,今日兄弟来相会,先饮此茶作商量。”</P>
“哈哈,果然是袍哥兄弟。”</P>
马晓光笑着说道,接着便用“三把半香”的手势双手接过茶杯,一饮而尽。</P>
樊军长见状,也是一笑,连忙将旁边的茶壶放到桌子上,将壶嘴对准那个没饮过的另一个茶杯。</P>
这个摆法和刚才又有不同,正是洪门和袍哥茶阵中的“单鞭阵”,专门用于到外码头求援。</P>
如对方能援助,则饮杯中茶,若不能或不愿援助,则将杯中茶倒在地上,另倒一杯饮用。</P>
马晓光知道这位樊军长是混袍哥出身,特别讲究江湖规矩,便端起杯子,痛快地又将茶水一饮而尽。</P>
“果然是自家兄弟,为兄失礼了!”</P>
樊军长双手抱拳,冲马晓光歉然道。</P>
“幺哥切莫客气,袍哥人家讲个‘义’字,抗日救国,匹夫有责,人人都应出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