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把消防工作做好,不用隔三差五地老是上门去检查。
这服务,这待遇。
也就在穷得掉渣的铜城,才能享受到。
所以,没有见到公益组织和慈善机构登门化缘,罗辉很自然地把功劳归到杨主任身上。
不用沟通。
肯定是老头子干的。
而且,字节乐动集团一明一暗,共计交税近千亿,能分给铜城的数字也不会低于两百亿。
有这么大一笔资金留在铜城,平时资金紧张的民政类公益组织手头应该不会太困难。
至于慈善组织……不等门的话,罗辉权当没看见。
信不过!
也看不上。
不是每个慈善组织会像韩大姐那样毫无保留地把资金用到穷乡僻壤,用给最该用的人。
现在这笔资金省下来了,他准备加强到另一个作用上——投资光刻机三大件研发。
他没敢奢望研制纯国产的极紫外光刻机,也就是EUV光刻机。
只想把有限的资金投入EUV最重要的光源系统、双工件操作台和物镜系统三个最重要的领域。
看起来很简单。
实际上……这三个核心部件的研发过程,比登月工程难多了。
首先是光源。
根据罗辉的记忆,国产光源短时间内可以突破到190纳米左右的激光光源,却迟迟无法突破10-14纳米左右的极紫外光光源。
不过,问题不大。
研发国产光源的最难点早就被解决了,剩下的只是筛选激光技术而已。
这方面也有技术储备。
只要肯砸钱,三五年内绝对有突破。
其次是双工件操作台。
这玩意儿才是EUV光刻机研发过程中最难征服的一座珠穆朗玛峰。
技术难度在于,移动过程中的晶圆平台速度可以达到吓人的100公里每小时。
相当于全速疾驰的跑车。
但,要这辆跑车停下来的时间只有0.4秒,距离斑马线的误差不能超过0.06纳米。
现实环境中,这样一辆车无法制造。
谁有这么牛逼的刹车?
可是,双工件台的技术要求就这么苛刻,只能让科研人员脑洞大开的想办法。
技术突破有可能是一瞬间的事,也有可能是一辈子都无法完成的事。
看运气的几率非常大。
也是需要砸钱最多的项目。
最后一部分是物镜部件的研发。
这玩意儿得分成两部分看待。
一部分是镜片的平滑度。
要求很吓人。
如果把EUV光刻机镜片放大到地球大小,那么就得要求这枚镜片上的突起不超过八十米。
放眼全球,只有蔡司公司的生产工艺可以达到要求。
国产部件想要突破,就得不惜工本地反复试验。
工艺部分考验的是配方和技术,没有捷径可走。
不对!
有捷径!
可以建造太空工厂用来生产制造EUV光刻机的镜片。
无重力环境可以制造出比蔡司公司打磨得更平滑的镜片。
镜片生产工艺的另一部分内容则是表面涂层。
这些涂层要求可以吸收长度超过14纳米的光波,却要反射10-14纳米区间的光波。
还是个反复砸钱搞实验的项目。
钱砸的越多,突破得越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