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 朱允炆的信很是简单,但透露出来的东西却不少,因为他在信中写到,朱元璋已经驾崩,他继承了皇位,希望张辂可以尽早归来,锦衣卫都指挥使的位置,他会一直给张辂留着。
朱元璋的驾崩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平心而论,张辂觉得朱元璋对自己还是挺不错的,而且朱元璋打跑了元人,惩治贪腐,勤政爱民,算是个不错的皇帝,但他的屠刀之下却又有太多的无辜之人。
人的感情很复杂,张辂实在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朱元璋,现在人已经不在了,功过对错,便只能由后人评说。
另外就是朱允炆,其实在朱允炆成为皇太孙之前,张辂一直没发觉他有那么深沉的心思,后来发现了,两人也是渐行渐远,直到张辂离开金陵城,两人在官道凉亭中的那一番谈话,张辂的心结这才打开不少。
张辂想要回去金陵,除了蒋瓛和朱元璋的原因,另外就是实在不想看到再有无辜的人死去了。
而张辂只有坐到了锦衣卫都指挥使的位置上,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
接下来,张辂又耐着性子继续看信,里面大多是朱允炆所写,基本都是在倾诉偌大的一个国家有多么的不好管理,他一个没什么经验的年轻人,哪怕权柄在握,有时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正向朱元璋当初说的那样若杀一人可使一村太平,无论好坏,朕一定会杀!
若杀百人可使一城安宁,朕一定会杀!若杀万人能使一国靖平,朕一定会杀!
杀与不杀的选择权在皇帝手中,可这个选择就真的那么好做吗?所以说想把皇帝做好,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张辂一封信一封信的读下去,直到倒数第二封,朱允炆这样写道辂哥曾提醒于朕,当小心四叔,朕觉此言甚是,藩王手握兵权,震慑边疆,虽与朕血脉相连,可数代之后,也难保不会有叛逆之心,朕与方孝孺、齐泰及子澄先生多番商议,决定削藩。
到了这个时候,张辂更加痛恨自己当初没好好学习历史,不然现在知道了历史走向,也大致该知道如何做选择。
可现在呢?没有历史知识,就算穿越了,也只能如盲人一般一步步探索。
抛开历史的结果不看,张辂也觉得现在削藩没什么毛病,总好过以后尾大不掉强,而且藩王之中,也只有燕王和宁王的兵马多些,不过他们所领兵马也要受五军都督府节制,若无战事,藩王所能直接领导的部队还真不多。
张辂撂下了这封信,又开始看最后一封,这封的消息更为劲爆,因为在朱允炆的压迫之下,燕王朱棣还是反了,张辂没料到最后还是这么个结果,虽然知道最后是朱棣当了皇帝,可在张辂看来,朱棣能赢的可能性确实微乎其微。
当然了,朱允炆在信中还告诉了张辂一则消息,那就是张玉、张辅父子二人,竟选择了跟朱棣一同造反。
这消息让张辂多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大伯从大元投降到了大明,一直都没展现出什么雄心壮志,给人的感觉也一直都是小透明一般,怎么会选择跟朱棣造反?
朱允炆还表示让张辂放心,事情尽在掌握,燕王不过几万兵马,不可能敌得过朝廷的百万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