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大禹治水!(1 / 1)

五庄观。镇元子捧着地书,难以置信的摇头。“不可能,这不可能!不可能……”他执掌地书,五部洲地脉之祖,该是五庄观才对。可就在刚刚,祖脉易位,居然在瞬间迁移到了东胜神州。如此一来,他的修为境界将大打折扣。无论是什么引发了此次改变,他都要搞清楚,将祖脉搬回来!这般想着,镇元子翻动地书,原地消失,在地脉中穿行,不一会儿,便出现在了花果山。镇元子一眼就看到了汇聚地脉祖脉的那颗石头,刚要催动道法将其毁灭,石头面前,却出现了一名灰袍老道。“道友且慢。”灰袍老道伸出手,拦住了镇元子。“你……是谁”镇元子连忙后退几步,盯着对方。他从来没见过这样一名老道。洪荒天地,也没这样一名老道。对方看起来好似没任何修为。但就是那样简简单单的伸出手掌,镇元子便感觉一身道法被禁锢了。灰袍老道笑道:“贫道,天道化身。”“天道化身”镇元子重复了一遍,这才反应过来:“道祖老爷”“道祖老爷既然让贫道执掌地书,为何迁移祖脉”灰袍老道转身,看着那棵大石头道:“地书乃道友伴生法宝,其他人执掌,不会有任何效果,而道友应该也能发现这颗石头上面的道韵,非是贫道所为。”镇元子警惕的和灰袍老道隔着一段距离,认真打量那颗让祖脉易位的石头。紫霄宫中,道祖鸿钧却在苦笑。按照他原本的想法,扔出补天石,然后他调动天道,让补天石汇聚日月星辰之力便可。谁知……女娲娘娘扔出的却是这样一颗石头。石头一旦化形,便是悟道了的大罗金仙。为了不让此事发生,他这具天道化身,要由一个守护者,变成破坏者。破坏石头里面已然蕴含的强大道韵。不然等前辈大道之林里所书写的西游大劫来临之时,应劫人恐怕就快突破准圣了。到时候天道完善,道韵不显,谁能阻止一个准圣他是真的离不开紫霄宫了……多余的道法,居然要用来对付一颗石头。好处是,四海水患、西方教灵山被毁、石猴落地接连发生,道林三千法则又显现了一部分。他可以一边领悟法则,一边磨石头里面的道韵。“那位前辈……”镇元子沿着石头游走一圈之后,忽然惊呼道。灰袍老道笑着点头:“所以,镇元子道友想让祖脉恢复,该知道找谁了吧”镇元子呆在原地,好一会儿后,才缓缓点了点头,朝道祖抱拳离开。……女娲娘娘在扔出神石后,再度抛出红绣球,踩着红线,直接来到了凌霄宝殿。昊天玉帝坐在龙椅上面,紧握把手,依旧气的咬牙切齿。“星君,天蓬,南洲水患,便由你们共治,让四海龙族协助,若是龙族不从,直接打杀了便是!”两人刚要告退,一旁瑶池道:“四海有功者也要封赏,星君催动天道功德,帮他们化解业障吧。”昊天玉帝哼了一声:“化解业障也行,但要他们加入天庭,好了,就这样,去吧!”太白星君李长庚和天蓬元帅卞庄刚刚离开,女娲娘娘赤足走了进来。昊天玉帝和瑶池金母连忙起身:“师姐。”女娲娘娘笑了笑:“我去见过那位前辈了,那位前辈说,九天息壤可治一时,这些息壤,便交由师弟使用吧,对了,那位前辈还说,需要凡俗之人治水。”看着悬浮在面前的九天息壤,昊天玉帝不解道:“师姐为何……”九天息壤,乃是先天至宝,最强防御至宝之一。女娲娘娘朝两人笑了笑,径直在凌霄宝殿祭出红绣球,踩着红线消失。她一开始不认可昊天当天帝,想让兄长伏羲当。她和人族,都付出了代价。现在看来,昊天至少没有渎职。不管出于野心还是怜悯,对人族的关心是切切实实的。而且,直接领兵攻击西方教一事,女娲娘娘也觉得很舒服。是以将这份功劳送给昊天,就当是给对方的道歉了。……火云洞。“凡俗治水”轩辕黄帝为难道:“如此一来,南洲百姓不知道……”昊天玉帝为难道:“这是那位前辈和老师共同的说法,也是人族的劫难,恐怕……不过几位圣皇放心,不管人族选了何人,天庭会全力协助,这是女娲师姐赠送的九天息壤。”众人的目光全都落到伏羲身上。伏羲演八卦开始推算,片刻后睁开眼睛:“有崇部落,姒鲧。”“此人便是我人族应劫之人”伏羲摇头:“应劫之人,有天道大气运,吾难推算。”“不过此人可解一时燃眉之急。”这边决定了治水人选,轩辕黄帝的下属柏罡和钟经带着九天息壤,找到了有崇部落的姒鲧。姒鲧得到了九天息壤。而火云洞的法旨,也传遍了整个南洲。南洲人族,皆听从姒鲧调遣,治水之事,浩浩荡荡展开。姒鲧治水九年,南洲水患,暂时治理了一部分。姒鲧的治水之法,是依靠九天息壤堆山堵水。一大堆土壤中,只要掺入一丁点九天息壤,这些土壤便不会被洪水冲走。洪荒不存在,后世却很出名的很多名山大川,皆是出自姒鲧治水所堆。而治水初见成效后,姒鲧还剩下一半九天息壤。这期间,姒鲧手握先天至宝九天息壤,领悟了修道法门,早就不是当时的凡俗之人,便野心勃发,手握九天息壤,不再治理水患,反而将九天息壤当做武器,率领自己的部落族人攻占抢虐其他部落。火云洞派人斩杀了姒鲧,有崇部落声势不在,当年治水的水师,皆被发配到了北海。此时的少年大禹,夹杂在那些发配的水师之中,一路伶仃奔逃着,听那些水师说着父亲治水的功绩,天下的水患流向之类。万里发配的见识,水师的耳濡目染,从部落首领到阶下囚的转变,多重压力下,大禹非但没有沉沦,反而生出了为父亲平反的治水之心。目睹了汹涌的北海之水后,大禹终于明白,人力是抵抗不了这种水患的。如今堵着,一旦爆发,将会迎来更大的伤亡。堵不如疏!在被发配的北海之地,大禹带着一群年轻人,握着探水尺,扛着锄头,开始了艰难的治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