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开矿(1 / 2)

大明京城,内阁。</P>

张居正正在查看各地的呈报内阁的阁文。</P>

这段时间以来,由张居正主持的改革,取得了不少的成果。</P>

尤其是一系列改制措施的推行,更是让大明国库十分充盈。</P>

虽然国库里的金银大部分都被朱胜挥霍一空。</P>

但账目上的数字和户部掌握的大明宝钞却是一点不少。</P>

毕竟,现在的大明,流通的是大明宝钞。</P>

大明宝钞的流通让数以百万计的金银流向了大明国库。</P>

张居正可以从账目上清楚的看到,大明国库每月都有一笔数额庞大的金银流入。</P>

而这些金银的流入,代表着源源不断的大明宝钞流出。</P>

大明宝钞的流通的量越大,就代表百姓对大明宝钞的认可度越高。</P>

朝廷手握大明宝钞的铸造权,只要维持好大明宝钞的认可度和购买力。</P>

以大明宝钞为主的币制改革就能持续推行下去,为大明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P>

但是,张居正也知道,大明宝钞想要持续推行下去。</P>

就必须得有一个强大的兑换和保障体系作为支撑。</P>

否则,这个币制改革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迟早都会崩塌。</P>

现在,大明有两大海外供应基地。</P>

一个是东瀛的矿产基地,一个是琉球的种植基地。</P>

东瀛的煤炭、黄金、白银等矿产的储量非常丰富。</P>

而这些矿产,也正是大明需要的东西。</P>

开采冶炼之后,便能运回大明本土,收归国库,亦或是用以供应大明的高速发展。</P>

不管是修建道路,还是锻造军械,研究新式武器。</P>

最重要的就是材料,单靠大明本土,根本无法满足需求。</P>

但是,东瀛的矿产储量十分有限。</P>

而且,大明国内对于矿产的开采十分严格。</P>

每年的矿产开采量,都是有定额的。</P>

不能过度开采,否则,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发展。</P>

但东瀛却不一样,别说过度开采影响发展。</P>

就是把整个东瀛都开采空了,成了一座资源枯竭的废岛,朱胜也不心疼。</P>

别人不知道,但来自后世的朱胜却很清楚。</P>

东瀛岛在后世做了一件天怒人怨的事。</P>

这件事之后,东瀛是天地人神共弃之!</P>

没过多久,东瀛岛最大的火山喷发,引起高强度海啸、地震。</P>

海水上涌,天翻地覆,整个东瀛都难以幸免。</P>

最终,整个东瀛岛都会沉入海中,被彻底从地图上抹除。</P>

与其得到那时候浪费,还不如早些把上面的资源开采完。</P>

因此,对于东瀛的矿产开采,朱胜早有诏令。</P>

不计代价,不计损耗,全力开采!</P>

朱胜这十二个字的诏令下达之后,整个东瀛的倭寇俘虏便再也没有了休息的时间。</P>

每天不分白天黑夜,只要没死,就去开采矿产。</P>

但有偷奸耍滑,不好好挖矿的,轻则肚子,重则被倭寇分食。</P>

只要不影响开采矿产,负责监工的大明海军是不会管的,任由他们自生自灭。</P>

反正东瀛倭寇不少,而且,还有一大批倭寇俘虏在琉球种番薯和土豆。</P>

相比较挖矿,在琉球种地的倭寇,待遇好的多。</P>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P>

随着东瀛挖矿倭寇的不断消耗,琉球种地的倭寇就会被转移到东瀛挖矿。</P>

相较于东瀛的不计代价开采资源矿产,琉球的情况又不一样。</P>

琉球很大一部分的土地都种植了番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P>

其中的巨灵番薯,更是负责供应整个大明的消耗。</P>

巨灵番薯的作用是巨大的,整个大明的国力能够提升的这么快,巨灵番薯功不可没。</P>

“东瀛还有几股流窜的倭寇,已经尽早剿灭。”</P>

“不过,剩下几股倭寇的实力都不弱,单凭紫衣候和汪直,想要解决,基本不可能!”</P>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