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儿戏乎?\"</P>
\"尔等视此为嬉戏之举?\"</P>
\"抑或工部尚书阁下以为,吾商务司修路之举,侵犯了你们的功绩,夺走了利益,故而刻意刁难?\"</P>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众多官员面色尴尬。</P>
皆因心知肚明,却无人如陈寒这般直指要害,实令人难堪。</P>
此刻,工部尚书苏有方面红耳赤。</P>
正欲狡辩之际,陈寒出示了张敬斋的记事本,\"诸位大人,请自行查阅。</P>
\"</P>
\"陛下,也请过目。</P>
\"</P>
\"这是我的下属向他们索图的全程记录,一目了然。</P>
\"</P>
\"诸位,请细看我们做事之人所遭遇的困扰。</P>
\"</P>
\"陛下,恳请您主持公道。</P>
\"</P>
\"请赐予我们这些想做事的人公正对待。</P>
\"</P>
说罢,他将之递上。</P>
大太监接过,转交给朱元璋。</P>
览毕,朱元璋亦怒不可遏。</P>
武将们传阅后,更为愤慨。</P>
做事受阻,只因有此类人从中作梗,诸多事务难以推进。</P>
王弼此刻忆及自身经历。</P>
他曾遭兵部阻挠,情景与今日无异。</P>
于是,王弼挺身而出,\"陛下,此等风气非仅陈大人在工部遭遇。</P>
\"</P>
\"我等向兵部索要粮饷,亦遭受再三拖延。</P>
\"</P>
\"若放任此种风气蔓延,真心做事者将举步维艰。</P>
\"</P>
此言如火星,瞬间点燃众人心中的怒火。</P>
众人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P>
果不其然,朱元璋阅毕敬斋的记录。</P>
每个人的言语,神情,态度,一清二楚。</P>
无处可避,无可狡辩。</P>
朱元璋手持记录,质问工部尚书,\"请你解释,为何张敬斋向你工部司索求一份图纸,竟拖延了十五日之久。</P>
\"</P>
\"平日你们就是如此办事的吗?\"</P>
朱元璋何许人也?</P>
他对尸位素餐的官员深恶痛绝。</P>
建立了严谨的法规以制约官员行为。</P>
因此他行事向来果断坚决,最不能容忍的就是</P>
现在人家只求一份简洁的图纸。</P>
图什么?</P>
无非是在筑路时避免挖断地下管道。</P>
为了实实在在地做事。</P>
然而工部不仅不协作,反而连图纸都不愿提供。</P>
陈寒再次加重语气,“陛下,您授权微臣自行处理,微臣以为这是您的旨意。”</P>
“就算微臣的下属态度粗暴,举止无礼。”</P>
“他们也必须遵从命令。”</P>
“但事实上,臣的部下谦恭有礼,没有半点失当之处。”</P>
“为何他们遭受这般待遇?”</P>
“难道非得我们亮出尚方宝剑,架在你们脖子上,警告你们。”</P>
“不按我们的规矩来,就要你们脑袋落地吗?”</P>
“苏尚书,请您发表意见吧。”</P>
听着陈寒义正言辞的话语。</P>
而且言之有物,有理有据,他无法轻易辩驳。</P>
更重要的是,他看见朱元璋的脸上同样燃烧着怒火。</P>
这让他嗅到了危险的气息。</P>
瞬间,工部尚书苏有方额头冷汗直流,面色变得煞白。</P>
他没料到陈寒会采取这种方式。</P>
他以为陈寒是迫于无奈才忍气吞声。</P>
没想到人家早已把这些事记录在案。</P>
一次次地向他们索要,他们不给,就成了证据。</P>
这下子,他百词莫辩。</P>
尤其是陈寒用这种口吻说话时。</P>
更让不少官员心中产生疑虑。</P>
虽然都是文官,但他们各怀心思。</P>
听到这样的话,有些人立刻站了出来。</P>
“陛下,如此行事,真是打击了那些想做事的官员的积极性。”</P>
“说得对,陛下,若朝廷皆如此行事,那些真心实意做事的官员该如何?岂不是寸步难行?”</P>
“陛下,这样的官员必须严惩。”</P>
“他们手握一点权力,却竭力刁难他人。”</P>
朱元璋的脸色愈发阴沉。</P>
这已不再是个别所谓的党争问题。</P>
这是工作态度的问题。</P>
不论是谁,能找到别人的错处,能压制别人,朱元璋会敬佩你。</P>
但在这种事情上耍手段,阻碍他人工作,那就是该受惩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