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儿子的命还不够,你们还四处宣扬,说我无视灾民生死,利用灾民作为晋升的阶梯。”</P>
陈寒杀掉这些人后,并未久留现场。</P>
他要去庆祝胜利。</P>
于是,詹徽等人忍痛收拾了这几人的遗体。</P>
然而,这仇恨已深如海沟。</P>
詹徽恐怕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局。</P>
南城兵马司的李林曾言,</P>
为了平衡,詹徽已胜过陈寒一次,后面再想胜过他就难了。</P>
他当时并未在意,以为儿子被流放到千里之外已是重罚。</P>
谁知陈寒竟当众杀了他的儿子,而且是以一个让他几乎无法辩驳的理由。</P>
因为他的儿子自愿加入王弼的戍卫军,算是军人。</P>
军人犯罪被追究,这种事情并不罕见。</P>
只是连詹徽这位左都御史也没料到,会有这样的漏洞可钻。</P>
自己的孩子也过于冲动,竟在如此紧张的局面下,仍被陈寒斩首示众。</P>
这样一来,自己连哀叹的余地都没了。</P>
然而望着陈寒等人离去的身影,詹徽等人心中满是愤恨。</P>
\"此仇不报,誓不为人,立刻去禀告陛下。</P>
\"</P>
\"就算无法将陈寒这个混蛋绳之以法,也要让他付出代价。</P>
\"</P>
副左都御史已盘算着如何整治陈寒。</P>
\"直言陈寒这家伙无视王法,让陛下将他定为流放千里之罪,当众处决。</P>
\"</P>
\"这是蔑视法律,这是挑衅陛下。</P>
\"</P>
他们心里清楚,此刻翻案的机会微乎其微。</P>
但为了正义,他们必须一试。</P>
处理完孩子的丧事后,他们立刻回家换装,准备进宫。</P>
然而此事如同一阵疾风,瞬间席卷整个京城。</P>
之前对陈寒有多失望,现在就有多敬佩。</P>
谁也没料到,陈寒在最后一刻竟带给所有人如此戏剧性的转折。</P>
京城里有多少平民痛恨贵族子弟滥用权力欺压百姓。</P>
但他们无处申诉。</P>
如今,陈寒给出了完美的答案。</P>
陈寒这位公正无私的清官,绝不容灾民受辱而坐视不理。</P>
一时之间,“陈清天”、“当代包拯”的美誉在京师广为流传。</P>
依旧是松阴轩茶馆。</P>
还是那些熟悉的面孔。</P>
此刻的谈论内容却大相径庭。</P>
\"谁能料到陈大人在关键时刻给我们这么大的惊喜,用这种方式除掉了那些人,真是大快人心。</P>
\"</P>
\"做得真好,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无不拍手叫好。</P>
\"</P>
\"想不到陈大人年纪轻轻,竟有如此高深的智慧,与那些老谋深算之人周旋,还能赢得如此漂亮。</P>
\"</P>
\"听说之前,陈大人还被他们设计陷害,不少跟随他的商人都因害怕危险而逃离。</P>
\"</P>
\"就连一些官员想为陈大人申冤,也不敢轻易行动,只能作罢。</P>
\"</P>
\"没想到陈大人的报复来得如此迅速。</P>
\"</P>
\"这一击,真是让詹徽等人痛彻心扉。</P>
\"</P>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P>
谁能料到陈寒的反击会如此迅速。</P>
……</P>
户部尚书府邸。</P>
茹太素这段时间深居简出,对外界政事并不关心。</P>
但这并不代表他对当前局势一无所知。</P>
茹太素是个正直的人,他没有参与文官对陈寒的打压。</P>
因此也被文官集团边缘化。</P>
他真正成为了一个孤立无援的臣子。</P>
听到这件事,老人先是一怔。</P>
他轻轻抚着胡须,嘴角勾起一丝微笑,“看来陛下确实独具慧眼,这小子浑身上下,骨头都是硬的呢。”</P>
“没错,相当不错。”</P>
老者闻言,立即唤来家中亲人,摆设了一桌丰盛的宴席,独自斟酌,竟至醉倒。</P>
茹太素年轻时,与陈寒、郭汝槐一样,是个不屈不挠的御史,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P>
他对官场的阴暗面了如指掌。</P>
然而,茹太素并无强大的后台。</P>
甚至因为给皇上的奏疏过于冗长,被皇上责罚过。</P>
因此,他的傲骨也渐渐被岁月磨平。</P>
但今日见到陈寒那坚毅的模样,似乎勾起了他年少时的记忆,一时心生欢喜。</P>
……</P>
东宫内。</P>
朱允熥听到南城之事,陈寒直接处置了那些人的消息,先是怔了一下,旋即笑了起来。</P>
“先生,果真是先生。”</P>
“还以为他这三天是在潜伏,或者被满城的流言吓退了。”</P>
“没想到三天的沉寂,就像猛虎藏于林中,只待猎杀猎物时展现强大的力量,果然是厚积薄发。”</P>
“先生,果然是先生。”</P>
朱允熥满心喜悦。</P>
随后,他目光投向乾清宫的方向。</P>
“不知皇爷爷对此事会作何感想?”</P>
但他随即记起,当初蒋瓛受命告知陈寒,可以在合理范围内除掉那些人以提升威望,便已明白皇爷爷的立场。</P>
顿时,他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的笑意。</P>
放下手中的奏折,他径直朝乾清宫走去。</P>
在乾清宫,朱元璋一直让锦衣卫密切留意此事。</P>
南城之事一发生,锦衣卫立刻禀报了详情。</P>
于是,当朱元璋手持绘有陈寒形象的木片,从一开始的循循善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