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陛下,又在煽风点火呢!不过能解决问题就好!(2 / 2)

他们觉得儿子的命运已定,不愿错过伤害陈寒的时机。</P>

于是,谣言在京城里如鸟儿般飞速传播。</P>

某茶馆内。</P>

\"听说了吗?昨晚发生大事了。</P>

\"</P>

\"我们京官的子弟闯入灾民住所,意图欺侮女子,谁知那女子刚烈,未受侵犯,一头撞石自尽了。</P>

\"</P>

消息一出,众人要么惊讶不已,要么愤慨万分。</P>

\"有这样的事?那些纨绔子弟最后怎么处理了?\"</P>

\"对,抓到没有?\"</P>

\"抓到了杀了吗?\"</P>

\"应当处决。</P>

\"</P>

\"这种人不杀,如何平息民怨?\"</P>

茶馆内,众人义愤填膺,纷纷拍桌怒骂,满脸愤怒。</P>

然而,说话者却叹了口气。</P>

\"若直接抓了就杀,多好。</P>

\"</P>

\"听说还是陈寒大人亲自带队抓的,但无法定罪。</P>

\"</P>

\"说是没有目击者,没有物证,只知女子是自杀。</P>

\"</P>

\"随便杀人岂不是无视法律?\"</P>

众人闻言,松了口气。</P>

\"难道就这样轻易放过?\"</P>

\"灾民们不会有意见吗?\"</P>

\"确实,那父母看到两个未嫁的女儿就这样死在眼前,怎能忍受,恳求陈大人替天行道。</P>

\"</P>

\"可陈大人无动于衷。</P>

\"</P>

有百姓不信:\"怎么可能?陈大人是再世包拯,怎会无动于衷?\"</P>

\"连我们的巡城御史郭大人他都多次援手。</P>

这么大的事,他会袖手旁观吗?\"</P>

那位先前发言的人叹气道:“哎呀,你不懂,郭大人那算是同行间的相互赏识,但那两个女子不过是灾民,生死无足轻重。”</P>

“要是硬把那些公子哥儿逼上绝路,岂不是触怒了权贵们?”</P>

“权贵们,怎会轻易放过陈大人呢?”</P>

“因此,陈大人权衡之下,只好装聋作哑。”</P>

群众一听,立刻群情激愤。</P>

“官官相护,官官相护哪!”</P>

“还以为陈大人是再世包拯,原来也一样。”</P>

“唉,你也不能全怪他,陈大人年纪轻轻就有如今的地位,怎能轻易放弃这种机会?”</P>

“为了两个素不相识的女子,得罪权贵,不划算啊。”</P>

有人煽风点火。</P>

民众不明就里,一听这话,怒火中烧。</P>

“此话怎讲?那些灾民是从陕甘灾区逃到京城求生存的。”</P>

“他口口声声说是为了百姓,为了灾民。”</P>

“现在却亲眼看着两名灾民惨死面前。”</P>

“而且是在遭受凌辱后自尽。”</P>

“这样的人,还能算是替天行道?”</P>

所有人都义愤填膺。</P>

但也有人试图理解陈寒的处境。</P>

尽管令人愤怒。</P>

“但陈大人行事必须依法而行。”</P>

“若轻易违法,今天是好事,明天呢?”</P>

话虽如此,但人们对陈寒的期望越高,此刻的失望就越深。</P>

这消息不只在这小小的茶馆流传,如同风一般席卷整个京城,无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听到此事都愤慨不已。</P>

就连功德楼工地上的灾民们,得知此事后,也都停下手中的活计。</P>

“不会的,陈大人不会对我们这样。”</P>

“陈大人不会的。”</P>

“我听说了,棚户区确有一女子被他们侮辱后自杀,陈大人当时也在场。”</P>

“只是他确实没有立即采取行动,正如传言所说。”</P>

“他的理由是,为了保护两位姑娘的名誉,不能让她们蒙冤,所以必须依法办理。”</P>

“狗屁法律,法律就是保护那些权贵子弟的。”</P>

“我们这些人哪有法律保护?”</P>

有人反驳。</P>

“如果有法律保护,陕甘就不会发生那么大的灾难,我们也不必来这里。”</P>

“我们不必长途跋涉千里。”</P>

“如果有法律,我们会沦落到这种地步?”</P>

\"那些蛀虫般的官员何其多,我们的口粮本该充足,却被他们蚕食殆尽,朝廷对此有何言辞?连一声斥责都没有。</P>

\"</P>

\"如今我总算认清了陈寒的真实面目。</P>

\"</P>

\"他表面上号召我们共渡难关,实则只在乎他自己的仕途罢了。</P>

\"</P>

这些话语充满了山东口音,一听便知非寻常百姓所能思虑。</P>

然而,这些话在人群中却带有深深的山东色彩。</P>

许多人因此而深信不疑。</P>

\"难怪他对我们这般殷勤。</P>

\"</P>

\"难怪他既筹款又兴办工程,让我们有活可做,有钱可赚。</P>

\"</P>

\"实际上,他全是为了自己。</P>

\"</P>

\"为了仕途,一旦遇到地位更高的官员子女出事,他就立刻退缩,不再管我们。</P>

\"</P>

\"还有什么好说的,走吧。</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