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发掘,他们果然挖出来一个北宋汝窑开片葵口式笔洗。</P>
在造型上,它就与完全圆润的圆形笔洗有着肉眼可见的区别。</P>
那些考古助手,很快就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P>
“梁教授,苏秦老师,为什么这个笔洗有冰裂重叠和开片纹啊?”</P>
“而且我记得开片纹是哥窑瓷器的一个显着特征,怎么在这个汝窑笔洗上也要有?”</P>
梁福生见他这么勤学好问,很满意地点了点头。</P>
不过在他完全认可苏秦之后,就愿意把更多的机会给苏秦展示。</P>
苏秦接下他的好意,又一次开始科普起来。</P>
“这是由于当时的御用工匠技艺精湛,已经能够熟练掌握釉料配方、窑烧氛围、与光线变化三者关系。”</P>
“所以不仅能抓住烧造时机,呈现出汝瓷独有的随光变幻的‘雨过天青’釉色,还形成了官窑‘冰裂重叠’以及哥窑‘金丝铁线’的开片纹。”</P>
“你拿个放大镜给我,我带你们看一看它的微观世界。”</P>
助手闻言,马上把考古队标配的放大镜递过来。</P>
十五倍的放大镜往上一放,众人的眼前宛如进入了新世界。</P>
“现在看得清楚了吧,这款北宋汝窑开片葵口式笔洗经过放大之后,能看到釉中寥若晨星般美丽的气泡,越看越上瘾,越看越喜欢。”</P>
在他的引导下,线上线下的观众都看清楚了。</P>
随之而来的,发自内心的惊叹。</P>
“我的天,这也太美了吧,这等美简直玄妙得无法用语言形容。”</P>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瓷器还有这么美的微观世界,真是震惊我一百年。”</P>
“难怪那些玩古董的都喜欢用放大镜看个不停,原来看的是这玩意儿。”</P>
“天青釉加上这些简直太美轮美奂了,我仅看一眼就为之沦陷了。”</P>
然而。</P>
这只是他们震惊、沦陷的开始而已。</P>
随着挖掘继续深入,苏秦忽然指着一个地方说道。</P>
“这下面还有一层墓穴,要是我没猜错,底下还有更多汝窑瓷器。”</P>
卧槽!!!</P>
在场的考古人员像看怪物一样看着苏秦。</P>
我们都还没挖到呢,你就知道是双层墓穴结构?</P>
再说这块地方连一片瓷器碎片都没挖到,你怎么知道底下有更多汝窑瓷器?</P>
倒是梁福生没有太多怀疑,直接下令工作人员继续往下挖。</P>
十多分钟后,他们果然挖到了下一个墓穴里面。</P>
紧接着。</P>
从里面出土的完整汝窑瓷器,更是让全体工作人员想陷入狂喜。</P>
北宋汝窑兽面五足洗、北宋汝窑天青釉茶盏、宋汝窑b型盏托、宋汝窑天青釉三足洗等等,足足十余件。</P>
足足十余件啊!</P>
一下子出土这么多汝窑瓷器,即便放在整个考古界那也是相当炸裂的。</P>
梁福生的眼神在这些古文物上反复流连,眼睛里的喜爱和自豪是藏不住的。</P>
“太好了,真的太好了,这次能填补国内考古的很多空白。”</P>
“尤其是这件汝窑天青釉茶盏,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件盏形器物,它的出现对我国研究汝窑的意义太大了。”</P>
正当他感慨之时,助手又有一个重大发现。</P>
“梁教授,苏秦老师,你们快看这里又出土了一件,底部还有题词。”</P>
与此同时,苏秦脑子里的系统也弹出提示音。</P>
“叮,恭喜宿主发现,北宋汝窑御题洗。”</P>
苏秦眼神一亮,暗暗问道:“上面的题词是什么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