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住口!这事你说了不算。”唐尧瞪了鼓叟一眼,后者赶紧称是。唐尧接着望向伯夷,“可否告知原因?”
“天下大德,孝字当先,忠字随后,能字第三!”伯夷说道。
“先说孝字!重华待继母犹如生母,对同父异母之弟百般忍让。试问,天下有几人可以做到?另外,重华事事谨遵父亲教诲。父亲让他去干旱的历山开田,他便去。让他去水患泛滥的首山耕地,他也去。让他在兵荒之际从事交易,他就走南闯北毫无怨言。回来后,父母弟三人数次谋害,他却对三人依然如故。敢问,以上所言不是孝又是什么?”
鼓叟脸刷的白到耳朵根,默默低下了头。
“再说忠字。”伯夷顿了一下,继续道,“平阳缺粮,重华便献出历山的五千袋稷。当时诸位有目共睹,他是唯一上供的。平阳缺水,他将皋陶借给平阳挖井。平阳缺盐,他便用首山的稻谷高价换了盐,亲自送往平阳。这些不是忠,又是什么?”
“最后说能字。”伯夷清了清嗓子,“天下大旱,他在最缺水的地方丰收。天下发大水,他在水淹之地丰收。天下兵荒,他深入北方胡人之地,带回大量牛羊。连续数载,他的供品都是第一。如今来到平阳,接人待物井井有条,恭敬顺达。诸位有目共睹,毋庸赘言。这样的能人,世间又有几个?”
一席话听得众人频频颔首,啧啧称赞。
“说得好!”唐尧拍案而起,目光炯炯。
鲧刚想说点什么,就被伯叔瞪住了。
“可是重华婚娶都未告诉父亲,而且无视父亲的禁令离开蒲阪。这些也是孝顺吗?”某个尖锐的声音说道。
众人望着伯夷,神采不一。后者寻思一番,说道:“他也是服从大酋长的命令,体现了他的忠心。”
“可是你刚才说孝字当先,难道不该先听父母的意见吗?”尖锐的声音继续说道。
众人眼神变得狐疑,唐尧稍显紧张,连空气也迟滞了。
伯夷稍是思忖,娓娓道来:“他离开蒲阪时,大酋长也是他的父亲,当然先听大酋长的。至于婚娶之事。。。。。。”伯夷转向鼓叟,“你说,重华婚娶有没有征得你的同意?”
鼓叟见唐尧狠狠盯着自己,便诺诺道:“是我同意的。”
屏气凝神的众人顿时松了口气,空气顺畅起来。
“好了,既然各位没有问题了。我们就照以前的规矩来。”唐尧顿了两息,接着道,“反对重华的,吼一声。”说完,他屏息环视。
等了片刻,仅有两个声音。
“同意重华的,吼一声。”话音刚落,吼声震天。
重华愣在原地,不知所措。鼓叟摊在地上,面如死灰。一阵肃杀掠过伯叔与鲧的脸,转瞬即逝。
冬去春来,大地复苏。风和日丽,营涛猎猎。鲧带着族人登上羽山,整装待发。
经过商议,他们决定先巩固盐池与平阳的堤坝,再去别的地方。鲧披蓑戴笠脚踩木屐,跋山涉水亲力亲为。
她的三个孩子紧随其后,稍有差池便遭其怒斥。于是女修和蛟表面上服服帖帖,私底下叫苦连天。
只有禹表里如一,遇到险阻总是抢在前面。桥断了,他与族人一齐砍树修补。路塌了,他亲手抬石头填埋。物事跌入山谷,他在腰间栓上麻绳,与别人一起取回。
此外,禹还充当起调节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