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画家,他只认识唐伯虎。什么戴进,听都没有听过。</P>
“挺出名的,宣德年间的人,早年为金银首饰工匠,后改工书画。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虫草。</P>
其山水师法马远、夏圭,中年犹守陈法,晚年纵逸出蹊径,卓然一家。</P>
他是浙派绘画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浙派山水首席画师。”沈世杰说道。</P>
李斐很快就挑到毛病。</P>
“不对吧?刚不是说,长颈鹿是朱棣在位的时候,郑和带回来的吗?然后让宫廷画家画的《麒麟图》。</P>
戴进是宣德时期的人。”李斐质疑。</P>
“有问题吗?我们只是说,在朱棣那时候,长颈鹿就被当时的人误认为是麒麟,并且有人作画。</P>
后面就不准其他画家画麒麟了?”沈世杰反问。</P>
李斐讪讪一笑,知道自己挑错了毛病。</P>
“那这幅画多少钱?”</P>
“五十万起。”沈世杰模棱两可地说道。</P>
李斐听出里面的猫腻,转头跟杰克说:“7万美元如何?”</P>
“oK!”</P>
杰克能听一点中文,听到了刚才沈世杰说的五十万。人家说的肯定是人民币,按照现在的汇率,那就是七万美元左右。</P>
在他看来,这三位中国朋友很坦诚,当着他的面就聊价钱,光明磊落。</P>
因此,他也不讨价还价。</P>
“你都得了两件,就歇会吧!”沈世杰跟李斐说道。</P>
他把目光转向一把类似折尺的东西。</P>
在场的人,估计也就只有他和楚哥是能认得那玩意。</P>
那是一件印规。</P>
印规初时很简单,专门的金石字画店铺中有售,依然是楠木或红木制作的\"L\"字形印规,长不过10厘米,厚一般在5毫米左右。</P>
简单来说,印规就是用来规范盖印的工具。</P>
这东西自从落入文人之手,就由工具上升为文玩。</P>
只能说,古代的文人是真的会玩。</P>
“什么来的?”</P>
沈世杰:“印规。”</P>
李斐摇头:“第一次听。”</P>
“你没听过正常。”</P>
“干什么用的?”李斐又问。</P>
楚健告诉他:“以前盖印不是像现在那么随意的,尤其是官方的印,需要很规范。</P>
以前,皇帝的诰命、下传的圣谕、书写的墨迹都要钤印,若印章模糊不清,连歪带斜,盖印之人肯定要脑袋搬家。</P>
钤印之时,先找准位置,再将印规放上,印章紧贴印规内侧直角钤下,永不会歪斜。”</P>
得!听楚健这么说,李斐懂了。</P>
印是权力的象征,旧时县官升堂,其案上必将官印摆上。</P>
那么,凡是介于规矩,印的使用、规范、位置、大小都有了相对统一的规定,印若盖在很重要的地方,必须要不歪不斜,位置要不离不偏,方才有效。</P>
如果钤印不正、模糊不清,一来公信力不够,无法堂而皇之、行事有名,二来容易弄虚作假,显得有些乌龙。</P>
于是,就出现了印规这东西。</P>
印矩开始使用时很是简单,有点像木匠使用的三角尺。</P>
然而,古人讲究用度,时日渐久,便有了各种材质的印矩,象牙、金银、兽骨、名贵红木均有制作,且雕镂图案景物,嵌刻诗词书画,一时间风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