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造假也是要下重本的(2 / 2)

“呵呵!你们随便看,我先去准备点工具。”赵宏达笑道。见楚健帮他说话,他对楚健的好感再上一个台阶。</P>

郑培强偷偷举起拇指:“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P>

说得,就是这种古玩店。别看人家的生意冷清,但利润大着呢!一两个月没生意,人家照样不着急。</P>

楚健笑了笑:“这种高级工艺品,其实在古董店就是凑个数,稍微拉点人气而已,挣不到几个钱,人家进货都得上万元的。”</P>

此话一出,不少人就忍不住了。</P>

“卧槽!真的假的?赝品进货都这么高价啦?”</P>

“那直接去做假货都发大财了呀!”</P>

“高仿品,仿造的成本应该挺高。不过,上万元的价格,肯定也能挣不少。”</P>

“你们怕是不知道樊家井的存在吧?国内着名的造假村,不少人靠造假身家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当然,人家的技术确实也了得,以假乱真。”</P>

“这么明目张胆的吗?政府不管?”</P>

“怎么说呢!文物仿造,政府应该也是默认的。毕竟国内收藏热挡不住,但哪里有那么多古董给大家收藏呀?”</P>

……</P>

说到国内首屈一指的仿古瓷制作重地——樊家井坊古村,还真不得不说几句。</P>

樊家井,本是城乡结合部的一条小通道,是原来的仿古瓷一条街。</P>

随着古陶瓷收藏的热潮,个体瓷器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几年的功夫,这里便很快形成了一个店铺鳞次栉比的仿古瓷器市场。</P>

这条街由北向南约有两里左右,但聚集着几百间瓷器店铺和作坊。街道两旁岔道交错,沿着每条岔道往下走,个体仿古瓷小作坊数不胜数。</P>

集天下名瓷仿品之大成,是樊家井的最大特色。</P>

在这儿你可以看到中国历朝历代的瓷器,而且还都是名窑的。</P>

要官窑有官窑,要民窑有民窑,你想要那个窑就能造那个窑,款识和真品一模一样,错了走样了包换。</P>

在樊家井,一切都是公开的,一切都不回避顾客。</P>

你甚至可以亲眼目睹人家是怎么造假的,一个细节不漏地展示给你看。店主和伙计们在光天化日之下为自己店里的瓷器做手脚。</P>

有的店铺专为顾客或商家代写款铭,这里有不少专职“款”手经过多年摹练,对明清御器款识写来得心应手,几可乱真。</P>

这些骚操作,绝对会惊呆很多外行的人,造假造到这种明目张胆的程度,直接摆在明面上了呀!</P>

郑培强看了眼直播间,见大家讨论樊家井,于是跟楚健说了一下。</P>

“樊家井?确实是个挺出名的地方,瓷器造假的中心。别看人家挣得多,但人家舍得下本钱。为了仿造一款瓷器,有人可能会把真的买到手,然后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怎么做到一模一样……”</P>

大家听完,目瞪口呆。</P>

看来,造假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呀!没有点技术和文化,可能还真玩不转。</P>

只看到别人赚钱,却没看到人家投入的心血。</P>

聊着,赵宏达已经把要用到的东西拿了出来。</P>

处理倒流壶表层的银,其实不止一种方法。</P>

可以利用金属不同的熔点,将银融化掉。</P>

也可以利用化学药剂,将表层的银给溶解掉。这些处理方式,对赵宏达这种老油条来说,不是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