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活好话还少的能人巧匠帮忙,可真爽啊。桂如月不由得感叹。</P>
不过,泥瓦匠虽然话多,但活也不差。</P>
青砖铺好没多久,桂如月的新房酒筹备就绪时,那一批新鲜玩意也做好了。</P>
这一日,张家正好在吃午饭。</P>
因着天冷,门窗关的紧紧的,钟阿婶还招呼大家赶紧吃。</P>
“大冬日的,一口热的迟些儿放进嘴里,就凉透了。”她说。</P>
在村里头,冬天吃饭大抵如此。</P>
饭菜只有没离锅的时候是热乎的,一旦上了桌,禁不住几筷子就冷得板结。</P>
故而,一到冬天,吃饭就成了难题。</P>
不吃吧,饿得慌。</P>
吃吧,那板结的饭菜难吃,嗓子眼儿堵得不行。</P>
吃下去肚子还冰凉冰凉的,啧!</P>
张家人并几个工人听了钟阿婶的话,赶紧你拿筷子我端碗,眼疾手快地开始夹菜扒饭。</P>
正在这时,泥瓦匠来了。</P>
“张大嫂,那啥温碗我做好了,你看是这样不?”他的表情有些局促。</P>
桂如月拿过来翻看了一下:</P>
“我试试。”</P>
然后几块赤红的碳塞进底下夹层里,又倒入煮好的菜。</P>
众人看了稀奇:</P>
“张大嫂,都上桌用的碗了,咋还塞了碳呢?”</P>
张小竹脑瓜子最机灵,她马上看出这个碗的妙处,夹了一筷子菜来吃。</P>
接着一脸惊喜:</P>
“菜还是热热的!没有凉!”</P>
大家这才回过神来,热菜底下有碳烘着,可不就凉得慢了么。</P>
杨嫂子夹了一口,点点头:</P>
“果然是,还是热的吃着味儿好,往日吃着吃着冷油糊了嗓子眼,腻得慌。”</P>
花儿娘笑了:</P>
“哎哟喂,你说咱们也是做半辈子饭的人了,咋就没想过给碗底下加点碳呢?白白吃了多少年的冷饭冷菜!”</P>
一时间,大家对这保温碗赞不绝口,甚至自己家也想做几个用用。</P>
泥瓦匠这才搓着手,腼腆地说出此行另一个目的:</P>
“张大嫂,是我见识短了。之前你同我说这保温碗,我还不当回事,还是我们家小田花了大力气去琢磨。如今做出来,我自家试了两回,也觉得非常好用……”</P>
桂如月一听就知他的小心思。</P>
泥瓦匠虽然成日跟土坯泥砖打交道,人看着邋遢,但挣的可不少。</P>
若有一个新的样式,家家户户都来做东西,那他便是一年到头都有的赚。</P>
桂如月便喊了他到隔壁间。</P>
“叔,我知你想要这保温碗的方子,我当然没问题,毕竟是造福大家的。”她说。</P>
泥瓦匠感激不尽:“是是是,还是张大嫂善心。我也不白用你的,这一批保温碗做好,我不收你的钱,今后若是有其他人想做,我做一个算你3文钱,成不?”</P>
他心中已经算过一笔账。</P>
泥是山上挖的,磨具做好了打坯也就是一下子的事,炉子也不费钱——</P>
烧其他家伙时,捎带一批保温碗不就成了?</P>
再说烧炉子的柴都是山上捡的,不花钱。</P>
也就花点力气。</P>
可村里人,花力气能挣出钱来,那便是天大的好事。</P>
再就是,一个分润3文钱,但到底按多少卖的,张大嫂管不着。</P>
若是定15文一个,他就能挣12文。</P>
纯挣!</P>
这门生意再好不过了,泥瓦匠昨夜美滋滋了一晚上,今天才匆匆赶过来。</P>
桂如月笑笑:</P>
“叔啊,你看我是计较那点钱的人么?我想跟你谈的,是一门长久的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