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梅特地到文昌庙,为崔清河祈福。</P>
文昌帝君是主管文人考试、保佑学子读书的神,每到考试前夕,文昌庙必定香火缭绕,都是来“拜考神”的。</P>
张小梅不仅虔诚地茹素三日,还捐了100文香火钱。</P>
可以说是非常诚心。</P>
而张小兰,则贡献歪歪扭扭的缝补技术,给崔清河做一条抹额。</P>
她别出心裁,想在抹额中间用补丁打两个大字:</P>
秀才。</P>
但由于她不识字,这俩字是厚着脸皮找张铁志临的。</P>
而张铁志自诩会读书,其实又是个半吊子。</P>
临来临去,抹额上的两个大字变成:</P>
秀儿!</P>
崔清河虽然看不懂这祝福,可是欣然接受了。</P>
并嘱咐张小兰,等他一出考场,就把这抹额给他带上。</P>
让满县学子瞻仰他这准秀才的荣光!</P>
张小丫和张恒义虽然远在坝子村,但也送来了祝福,是一些吃的用的,好让他安心考试。</P>
桂如月最简单粗暴,提前五日来了府县,每天见缝插针偷偷给他灌输灵力。</P>
比给鸭子催肥还努力。</P>
总之,崔书生是信心满满地踏上考场。</P>
考试的三日过得很快。</P>
相比别的学子在考场熬了三日,出来时一脸菜色。</P>
崔书生可谓容光焕发,走路带风。</P>
若不是一个月后才出考试结果,张家人还以为他当场中秀才了。</P>
不过,精神好也很好。</P>
毕竟张家的螺蛳粉事业,到了关键时刻。</P>
“快快快,小崔,你回来的正好。”</P>
桂如月拉着他坐下:</P>
“你赶紧给咱们的螺蛳粉,写些书。”</P>
“写书?”崔清河奇怪。</P>
“就是用咱们的螺蛳粉,编一些故事,然后分发给各大茶楼的说书先生,给他们塞点银子,请他们说上两嘴……”</P>
朱秀才之前说崔清河,说他写淫词艳曲写戏曲话本是一把好手。</P>
真是一点也没说错。</P>
桂如月略略一点,他就无师自通,下笔如有神。</P>
写累了,他就按桂如月的指示,画几幅广告画,转换一下心情。</P>
“何为广告?”他也问。</P>
桂如月又掰细揉碎了给他讲:</P>
“首先,这书本大小的纸上,画一大碗螺蛳粉,再画个嘴馋的小人,唔,就小丫平时吃饭那样,你晓得的。然后,最重要的来了,写上这几行大字……”</P>
崔清河简直比他备考那阵子还忙。</P>
其他人也不轻松。</P>
张小梅领着帮工的婆子和后生,脚不点地地熬汤、做粉、炸腐竹……</P>
桂如月领着张小兰在街上逛来逛去,专往有吃食的地方钻。</P>
“娘啊,你这是找啥呢?”张小兰问。</P>
娘这两天一直盯着别人吃东西,完了又摇摇头走人,看着着实令人困惑。</P>
“我在找……”桂如月不知该如何解释。</P>
正在这时,一个圆盘子脸,身条敦厚的姑娘映入眼帘。</P>
她坐在面摊子里,桌上放着碗清粥,手里拿着一个素包子。</P>
一口粥,一口包子。</P>
明明是寡淡的搭配,光看那吃食就让人摇头。</P>
但她每吃一口,都会露出满足的表情,幸福得眯起眼睛,脸上有了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