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四家议江南旧时事(1 / 2)

七玉道尊 柳黎 1517 字 9个月前

宋真宗楚留兴,宋武帝独子,在强势父皇的管教下长大,性情内敛,稍显懦弱。

在位八年,兢兢业业,军事民生,莫不问策于朝臣,严格按照武帝临终时铺设的国政方针执行:

朝堂上,皇亲宗族,世家门阀,应试入朝的寒门子弟,互相牵制,三足鼎立。

军事上,强干弱枝,加强京城禁军,弱化六地边军。

武力上,镇国大将军、全国军事统帅、武圣鲁王,坐镇杭州,威慑天下;杭州金山寺与国同休,既是武林门派,也是国教大宗;三阀与四家互相制约、彼此竞争,在朝堂、军队和六扇门中权力交叉、维持稳定。

而如今,当世两大强国强强联手,当朝天子乾坤独断,三王齐出,总揽军政大权,江南各家各户,皆感风雨欲来。

四大世家,云家议事厅,老中两代家主齐聚。

“三王出,诸家动。无论是他三阀,还是我们四家,尽皆为人鱼肉矣。”风老爷子率先开口。

“鲁王神功盖世,赵王多谋善断,夏王纵横捭阖,我四家虽碍于先帝遗策不得不与三阀互相敌视、平衡朝堂,但如今皇家势大,我等不得不抱团自保。”霜辉。

“此时此刻,我等抱团自保,就怕被圣上误认为是聚众夺权啊。”风瑞。

“八年来圣上不争不夺、不鸣不飞,如今一言而决、不议而诏,无视先帝遗策、无惧皇权更迭,这份主见、这份气魄、这份隐忍、这份胆识,让老夫忍不住想起先帝年轻时的退让隐忍之道啊!”雨老爷子不无感慨地说。

四百年前,隋帝杨广穷奢极欲、残暴不仁,致使天下民不聊生、烽烟遍地,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同太祖皇帝李渊太原起兵,吊民伐罪,建立大唐,数年间挥师四方,混一华夏,之后励精图治,北伐突厥,异族俯首,天下大治。

唐朝近三百载、历二十帝,于百年前被燕灭亡,之后天下大乱,南北割据,纷争不休,华夏北方先后经历了燕、汉两朝而传至周,南方则经历了吴、陈、梁、齐,而统于宋。

一百一十年前,雄踞燕云十六州十多载的幽州节度使朱超父子,挥师南下,西征北伐,一举平定诸藩镇分裂割据的北方,并受禅让而建都称帝,定都燕京、国号大燕,朱超史称燕太祖。数年后,帮助父亲平定北方的第二代燕帝——朱迈,在对南方进行统一的渡江战役中病逝,史称燕太宗。而由于燕太宗壮年驾崩,子嗣尚幼,几位王弟纷纷欲夺皇位,北方展开了长达四年的史称“六王夺位”的大战乱。

百姓刚出乱世,又遇征伐,苦不堪言。终于在一群厌战将士的簇拥下,燕太宗手下大将刘远重整河山,再次平定北方,结束战乱,建国称帝,定都太原、国号大汉。刘远在位数年,华夏北方民生恢复,军力逐渐强盛,遗憾的是,草原契丹南下,汉军大败,刘远受箭伤而亡,临终前

为避免燕末旧事,将汉军和整个汉国托付给了大将军郭威。

郭威长于军阵,在确定了汉人无法与胡人马上争锋后,壮士断腕,舍弃了燕云之地,在华北平原上,以步兵车阵对抗契丹铁骑,并大力开发弩箭和火器,终于赶走契丹,不复五胡乱华旧事。郭威于是在洛阳建国大周,史称周太祖文皇帝。

郭威在位十年,名义上统一了北方,临终传位给郭荣,并嘱咐一定收复燕云、灭亡契丹:“周师北伐燕云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周世宗郭荣,这位唐末以降最杰出的帝王,在位三十年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重视工商、大兴教化,使大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商业发达,中原经济、文化全面复苏。他又注重军械研发,大力整顿武备,数次南征北战均大获全胜,被誉为“不败帝皇”:先败西蜀,夺取秦、凤、成、阶四州,再败西凉,夺取兰、凉、甘、肃四州;南摧南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连克十八州三关;远征漠北,大败契丹;两下江南,两帝乞和,天下进入相对安定的治世。后传位高宗,留下“天下战乱百年,当休养生息三十载方可议江南”的遗训,谥号睿明神威仁孝武皇帝。

同北方类似,唐亡之后,南方在百年间数次更迭:淮南道行军大总管杨行密割据江淮、定都金陵、建国吴;荆南道行军大总管高季兴割据荆南、长沙等中南地区,定都江陵、建国陈;之后江陵大族家主萧道祢取陈而代,建国梁;后不久吴国将领徐温废立吴主,把持吴国朝政,至其子徐浩灭吴建齐,定都金陵,后逢北周攻打,淮南尽丧,徐浩病逝,国都南迁至杭州,途中在陈桥发生兵变,齐国的兵将既不愿继续征战,也不愿一个奉幼子为自己国主、统帅。最终,大将军楚祐被众兵将推举而出、黄袍加身,在陈桥誓师称帝,还军于民,后与决议北伐契丹的北周世宗郭荣议和,保全了江南的安定,但南北分界线也从之前的淮河一线南推至长江一线。

楚祐都建杭州,立国大宋,议和北周,结交萧梁,整顿内政,鼓励农桑,组建水军,发展武备,于是政通人和,风调雨顺,江南之地数年大丰,国力民生开始恢复过来。

三十八年前,宋文帝突然遇刺驾崩,宋国京中大乱,当时在外领军的国之柱石、晋王楚裕,急速回京,群臣惊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