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纷纷坚壁清野,誓死守卫城池!</P>
于是,一座看似微不足道的辽东之城,竟硬生生阻挡了百万隋军的钢铁洪流,寸步难行!</P>
杨广怒不可遏,认定麾下将领无能,不足自己一成,决心亲身奔赴前线,亲自执掌战局!</P>
显然,杨广并未洞察问题的核心!</P>
隋军乏力的症结,并非源自士兵将领,而在于他这位大隋的最高统帅,杨广自身!</P>
这边杨广久攻不下,那边由隋国来护儿统领的水军,因轻敌而惨遭挫败!</P>
百万雄师,竟功亏一篑!</P>
反被高句丽猛烈反击,败势如崩山之雪,溃不成军!</P>
弃置的粮草器械,兵器辎重,如山峦般堆积!</P>
“一百一十三万大军,竟就这样陨落了?”</P>
神州各大皇朝的领主们,皆露出了惊愕之色。</P>
直至亲眼目睹隋军尸横遍野、狼狈逃窜的惨状,他们依旧难以置信,百万之众的大隋军队,竟真会败于小小的高句丽之手!</P>
且是彻底的惨败!</P>
“高句丽,竟是个强权之国?”</P>
“看来,我们都低估了它啊!”</P>
神州各皇朝的主宰者们,脸上尽是凝重。</P>
能击溃百万隋军,这高句丽怎会只是边陲小国?</P>
必然是一个可以比肩匈奴、突厥、蒙古的强大异族!</P>
……</P>
……</P>
大唐。</P>
“高句丽,真的很强吗?”</P>
大唐朝廷上,苏定方、徐世绩和薛仁贵三人交换着疑惑的眼神。</P>
他们三人都曾以少胜多,横扫高句丽!</P>
且所率兵力不及杨广的十分之一,甚至顺带灭亡了高句丽的邻国百济。</P>
实话讲,他们并未察觉到高句丽有多可怕。</P>
“恐怕并非高句丽强大,而是杨广太无能!”</P>
李世民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嘲讽,“若非杨广亲自出征,换作他人,或许高句丽早就灭亡了。”</P>
论实力,隋军并不弱!</P>
毕竟是昔日的至尊皇朝,就算韩擒虎、贺若弼、杨素这样的名将不再,大隋的根基犹在!</P>
况且,隋军的数量超过百万。</P>
然而,他们却有杨广这位犹如猪一样的统帅!</P>
事实证明,统帅对于大军至关重要!</P>
不是任何人都适合亲征!</P>
如李世民这般天生的军事奇才,亲征自无问题。</P>
但若是不懂军事,不通兵法,亲征只会给前线将士带来灾难!</P>
朱祁镇的前车之鉴在前,</P>
杨广的覆辙紧随其后!</P>
这都是鲜血铸就的教训!</P>
……</P>
……</P>
大明。</P>
紫禁城。</P>
“我就知道,杨广注定要败!”</P>
朱棣摇头,早在杨广集结百万大军,企图用人海战术淹没高句丽之时,他便预见到失败的命运。</P>
杨广的初衷或许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借这百万大军震慑高句丽的胆魄。</P>
然而,对手并非愚笨之人!</P>
在这神秘的大陆上,大隋帝国人口繁多,然而调度却混乱不堪!</P>
任何洞察世事的智者,都能洞悉杨广那无能的本质!</P>
谁还会轻易屈膝投降呢?</P>
只会选择与之殊死搏斗!</P>
......</P>
遥远的东方,大宋王朝。</P>
“杨广,统帅百万雄师远征,竟会遭受这般惨重的挫败?”</P>
赵光义的脸上掠过一丝惊异,心中却隐隐透出一丝幸灾乐祸的窃喜!</P>
当年他亲自率三十万宋军,在高粱河对抗十万辽国铁骑,</P>
结局却是大败亏输!</P>
因此,他在世人的唾骂中度过了多年,戏称其为高粱河的战车之神,让他背负了多年的耻辱印记。</P>
与杨广相比,高粱河的失利又算得了什么呢?简直如蝼蚁之于巨象!</P>
杨广的百万大军,竟败给了弱小的高句丽王国。</P>
尽管自己拥有三倍的兵力优势,败于比高句丽强大数倍的大辽,真的丢脸吗?</P>
似乎也并非那么丢人吧?</P>
......</P>
然而,金榜的画面继续上演着这不朽的历史!</P>
不甘心的杨广,在次年再度发动了对高句丽的侵略之战!</P>
然而这次,命运并未眷顾他。</P>
大军刚启程不久,负责后勤补给的杨素之子,越国公杨玄感,在黎阳之地揭竿而起,反抗隋朝!</P>
后方动荡,杨广只得秘密下令全军撤退,二次征高句丽的壮志就此破灭!</P>
归来后,杨广雷霆手段镇压了杨玄感的叛乱,将杨玄感的残部一网打尽!</P>
平定了叛乱,杨广仍不死心,再次诏令天下兵马,誓要第三次征服高句丽!</P>
“这个杨广,对高句丽的执念如此之深吗?”</P>
连赵光义看着都觉得无法忍受,百万大军三次征讨高句丽!</P>
难怪大隋会被他弄得满目疮痍!</P>
相比之下,赵光义自那次高粱河之战后,便不再妄自操劳军务。</P>
他将指挥大权交给了前线的将领。</P>
既然不适合,又何必强求呢?</P>
他曾与大哥赵匡胤一同,亲自率领大军,纵横南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