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墡冷冷地看着他们,仿佛在看一群跳梁小丑。</P>
“陛下,杨荣杨阁老乃我大明之栋梁,为朝廷尽心尽力,如今却被襄王软禁,此等行径,实在令人发指!”一位文官义正言辞地说道。</P>
朱瞻墡冷笑一声,他站了出来,声音平静而坚定:“杨荣,确实是大明之栋梁,但他的儿子企图刺杀皇族。我软禁他,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着想,而非出于私怨。”</P>
此言一出,大殿上顿时一片哗然。文官集团的人纷纷反驳,而勋贵们则开始窃窃私语,不知道该如何是好。</P>
“你胡说!杨阁老一生克己复礼,他的儿子怎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一位文官愤怒地指着朱瞻墡说道。</P>
朱瞻墡微微颔首,目光如炬,他深深地看了那位文官一眼,然后缓缓开口:“是非曲直,非一人之言可定。杨荣之子杨让,近日于锦衣卫昭狱之中,策划了一场针对皇族的刺杀。证据确凿,他已被青龙卫拿下,现正关押在锦衣卫的昭狱之中。”</P>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再次陷入了一片沉寂,文官们面面相觑,他们从未想过,襄王的手段这么快。</P>
而勋贵们则开始交头接耳。</P>
“嚯,襄王殿下倒是够果断的。”</P>
“杨荣最终还是被他自己的儿子给害了。”</P>
“那能怪谁,只能怪他没有教好自己的儿子。”</P>
太孙朱瞻基站了出来,他走到朱瞻墡的面前,沉声问道:“老五,此事可有确凿证据?”</P>
朱瞻墡点了点头,从袖中取出了一卷卷宗,递给了朱瞻基:“这是所有的证据,大哥可亲自过目。”</P>
朱瞻基接过卷宗,眉头紧锁,他清楚这件事情非同小可。杨荣作为朝廷的栋梁,其子杨让如果真的犯下如此大罪,那无疑是对大明江山的一次重大打击。他缓缓展开卷宗,一页页仔细翻阅,心中却是波涛汹涌。</P>
卷宗中详细记载了杨让在昭狱中策划刺杀的经过,以及青龙卫收集到的所有证据。每一份证据都经过严格审查,无可辩驳。朱瞻基越看越是心惊,他实在没有想到,杨荣一世英名,竟然会落得如此下场。</P>
朱棣看着朱瞻基沉默的表情,顿时问道,“瞻基,瞻墡说的属实吗?”</P>
朱瞻基对着朱棣恭敬的说道,“回皇爷爷,属实!”</P>
朱棣的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他缓缓起身,环视四周,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呵,没想到啊,我大明的内阁阁老,还有着这种手段!”</P>
大殿之上,众臣听到朱棣的这番话,顿时纷纷下跪。</P>
“陛下息怒!”朱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官员,这下方的臣子们都是什么想法,他哪能不知?</P>
但是,毕竟是朝中栋梁,没有实证,朱棣也无法下罪,随后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仿佛带着千钧之力:“我大明江山,不容有污。杨荣之子杨让,背叛朝廷,策划刺杀皇族,其罪当诛!然,杨荣一生为我大明鞠躬尽瘁,功在社稷。朕念其旧功,不忍累及家人。但,杨让一人,必须严惩不贷!”</P>
大殿之上,一片肃静,只有朱棣的声音在回荡。众臣皆低头不语,生怕触及这位帝王的逆鳞。</P>
“瞻墡。”朱棣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你既已查明真相,便由你亲自处理此事。朕要看到公正和严明,不可有丝毫偏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