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就那么些产出,村里人全赖他家接济施粥,才没饿死几个人。哪来的余钱做那些“事前马幼常,事后诸葛亮”们口中的早做准备。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鬼子扫荡,胜于筛篦。
小张大户身子骨结实,家里底子厚,撑过了己卯年正月,才下去陪老张大户了。
张家小少爷办完白事,没有继续回县城上学,在家务起了农事。
家里为了给他爹治病,田地首饰或卖或当,差不多脱了一层皮。
现在为了养家,还有还债,十几岁的小男人,背起了名为责任的担子。
张大户家算是败了,之前村里一直租种张大户家田地的人,无不怀念。
虽然包税过手往家薅,落得殷实二进院,但也是孬年景的秤砣子。孩子老人食不果腹的时候,张家会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接济半碗稀粥,吊住人命饿不死。[1]
跟这战士一起参加抗日武装的村民不少,多是村里的半大孩子。张小少爷作保,说服大人老人,让这帮干半人活吃一人饭的小子们一个不饿死在村里的机会,跟着部队走。
“嘿嘿!”战士憨笑。
走近土坡,王承柱看到神龛后面还有一座坟包,坟前石碑上却一个字都没有,不由好奇,问身旁二人:“你们这有埋人在庙宇旁的习惯啊!”
刘叔没反应过来,在部队训练学习过几天的战士回道:“那是个外乡人,听小张少爷说,是俺们的县高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