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古城风云(14)查柳儿募捐(1 / 1)

东望 安力达 689 字 9个月前

十一岁的关若云因为这首歌似乎在一夜之间从心灵到身体都长大了,她不再是那个只喜欢唱“心尖尖,乖宝宝,”的谷雨儿,而成为了一个唱着《松花江上》融入抗战洪流的小战士,她忙得每天不着家,不是到工厂,学校演出,就是下乡搞宣传,弄得查柳儿直抱怨,说总有一天她得在《西京日报》上刊登寻人启事了。

说是这么说,其实查柳儿的忙碌程度一点不比她女儿差,她参加了西北各界抗日救国会,和一群东北军官眷属建立了一个专门救济流亡东北同胞救济所。救济所搞救济需要大量的钱,工作人员,也就是这些军官家属们第一个工作任务就是弄钱。她们都是头一次参加社会工作,她们的热情十分高涨,但她们身为人妇,不好意思像学生那样到大街上去抛头露面募捐,她们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利用个人的关系到亲朋好友处去化缘。

查柳儿卖掉自己的全部首饰后,便有些发愁,她只认识唐峻耀部队里的一些人,可是唐峻耀的部队当时驻扎在甘肃平凉,丈夫关安轩作为唐峻耀的副官也远在平凉,跟前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想来想去,想到了丈夫的二哥关者轩。关者轩原本就是专门跟军队做被服生意的,军队走到那他就跟到那,东北军撤到西安他就在古城安营扎寨,接着开他的被服厂,军用民用兼顾,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顺便还照顾了二姑和三弟妹两家子。

查柳儿找到关者轩开在下马陵的被服厂,看见关者轩正在厂长室里悠闲地翘着二郎腿看书,便叫了一声二哥。关者轩没想到她会到厂里来,连忙沏茶倒水的客气。查柳儿顺手一翻他看的书,便笑了:“二哥好兴致,研究起典故来了。”

关者轩认真地说:“你可别小看了这本长安典故,名堂大着呢,里面有好多学问,我就是根据这里面的介绍才把厂子放在了下马陵这地方,你看这一页。”

查柳儿一看,那一页写得是下马陵地名的出处:西安南城墙东段内侧,有董仲舒墓。汉武帝时,董仲舒献举“贤良”之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而颇受朝廷青睐。董仲舒去世后,汉武帝亲自为他选择安葬之地,并在陵前修建董子祠。汉武帝每次经过他的陵园时,三十丈之外,便下马步行,随从臣子依例照做。此后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骑马者,乘轿者,凡经过董仲舒的墓前,都要下来步行。下马陵之名便由此产生。

关者轩得意地说:“连皇帝都要下马的地方是不是风水宝地?哎,所以我把厂子设在这里,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滚滚达三江。”

“怪不得二哥生意做得这么好,原来是沾了龙气。”查柳儿顺着他捡好听的说,“二哥我跟你商量点事。”查柳儿把自己的来意说了一遍。关者轩沉吟了一会儿,带着歉意说:“弟妹,不是我哭穷,按说呢,为咱东北人尽力,咱是责无旁贷,可是你不做生意不知道,看起来我钱是挣了不少,可都投到原料上去了。现在打仗时期,布料,棉花运输艰难,弄不好路上遭抢了本钱都捞不回来。这样吧,弟妹既然来了,二哥不能让你空着手回去,我给你凑五十块,再多二哥实在拿不出来了。”

查柳儿拿了钱,临走对关者轩说:“二哥,我听房东讲过,下马陵原本不叫下马陵,叫蛤蟆陵,也叫虾蟆陵,原本也不在这地方,在西安东南的胭脂坡,白居易《瑟琶行》中有两句诗:“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指的就是胭脂坡。皎然在《长安少年行》里写道:“翠楼春酒虾蟆陵,长安少年皆共矜。”是说下马陵酒色俱佳,是浪子狎妓,纵情狂欢所在,反正不是什么正经地方。二哥,你把厂子开在这么一个销金窟里,能有个好?”说完,查柳儿一笑,扔下目瞪口呆的关者轩飘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