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误诊(下)(1 / 2)

在孙立恩看来,曹建国的情况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接诊他的那个第四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医生一定是工作年限不久,所以他才犯下了这个错误。

专科医生在接诊患者的时候,容易抱有一个固定观念“患者罹患的疾病一定是我所负责的系统疾病”。而这种固定观念,在遇到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者其他有多器官症状疾病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

是的,曹建国被误诊了。至少孙立恩认为,曹建国所罹患的,并不单纯只是“反流性食管炎”而已。他确确实实有反流性食管炎,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恶化成食管癌。但这一疾病本身并不是单纯存在的。它的发生建立在一个影响更广泛,而且会导致更多器官出现问题的疾病上系统性硬化症(ssc)。

曹建国的系统性硬化症表现其实非常典型,指根关节上的那些皮肤增厚和皮肤纤维增粗,是诊断系统性硬化症的决定性症状。在最新的系统性硬化症诊断指南上,各国免疫学专家和医学专家经过讨论后共同认定,仅此一项症状,就可以认为患者得分大于九分,并且诊断为系统性硬化症。要知道,系统性硬化症血液免疫学检查阳性报告得分也仅仅只有三分而已这远低于诊断所需的九分。

如果换成有经验的内科医生,在看到曹建国的双手的瞬间,可能就已经会认定他得了系统性硬化症,并且请求风湿免疫科医生前来会诊了。而很明显,接诊了曹建国的那个内科医生,根本没有看一眼他的双手。仅凭曹建国自诉的内容,以及附加的食管镜检查结果,得出了“这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判断。随后开出了法莫替丁进行治疗。

而让人有些无奈的地方也正在于此曹建国确实有反流性食管炎。但如果仅以专科医生视角,认为患者有且只有这一项疾病,那误诊就无法避免了。

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发生原因之一,在于患者消化道的抗反流功能下降。胃容物容易反流,并且灼伤食管导致损伤。但当医生,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接诊医生的诊断在这里停了下来,而没有去深究为什么曹建国的抗反流功能下降。而这却恰恰是他作出正确诊断的最后一次机会。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3是肠道神经系统控制肠道蠕动的关键受体,它们能够将肠道神经系统的蠕动指令转化为消化系统内平滑肌和括约肌的运动指令。而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体内,能够阻碍这一神经递质结合的3抗体表达显著增加。这就会导致肠道神经系统对于肠道蠕动的指令无法得到完整执行,从而导致括约肌和平滑肌运动幅度不足,括约肌关闭不全等等情况。这就会触发胃肠道症状的产生。而随着3抗体进一步增多,患者的胃肠损伤不断加深,平滑肌损伤和严重纤维化,胶原沉着等等症状都会随即出现。这些损伤和平滑肌运动幅度不足,会导致患者出现吞咽梗阻,并且在内镜下表现为食管炎、食管挛缩等形态。

孙立恩解释了一下自己的观点,并且打电话请帕斯卡尔博士前来会诊。而与此同时,听闻自己“被误诊”的曹建国则表现的非常高兴。甚至有些喜上眉梢的意思。

“二叔,你这是笑啥咧?”曹严华挠了挠脸,好奇问道。

“亏你还是医生,胃病不好治你知道不?”曹建国咧嘴一笑,“刚刚听小孙医生说,我这不是胃病,是个什么硬化,那不就好治了嘛!手上硬些不妨事,再开点什么软化的药,我吃上些不就好了!”

孙立恩面色古怪的看了一眼曹严华,果然和他猜测的一样,曹严华露出了仿佛吃到大便的苦涩扭曲表情。

当医生的最怕遇到的,大概就是曹建国这样的病人。这些病人大部分不具有什么医学知识甚至生物学知识储备。而在这种病人想来,判断自己疾病的重点主要是根据疾病名称来的。什么“瘤”啊“癌”啊,那就可以回家躺着准备后事了。而其他的疾病则随机抽取关键词,然后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对关键词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这病好办”的错误结论。

说简单一些,就是这种患者习惯通过臆想来判断某种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东西。并且会非常执着的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然后,不管医生怎么解释,他们都会坚持认为,“我没病,你想骗我钱。”

不过好在,曹建国是曹严华的二叔。

侄子总不会骗叔叔嘛!

趁着曹严华医生给自己叔叔恶补生物学知识的空档,孙立恩迎来了一脸疲惫的帕斯卡尔博士。

“这个病人可能是个ssc。”孙立恩言简意赅的说明了自己的判断,然后让开了电脑请帕斯卡尔博士坐下。“我想听听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