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国姓“旗,荣耀背后的辛苦(1 / 1)

贺平安 贺平安兮 801 字 8个月前

二娘那边的晚餐就没啥好说道的了,梁家老二也回来了,反正一晚上就二娘居中,一会给他夹菜,一会给我弄块肉,我跟梁二是基本没怎么说话,但也没干架。倒是听二娘的言语里,对梁二准备参加明年春闱而不是继承梁家传统艺能,感到非常开心。这点我倒是非常赞同,大乱之后必然是大治,以梁二的年龄,如果顺风顺水,必然在他最佳的年龄阶段迎接盛世。但凡盛世,按照传统规矩,文官都是要压武将一头的。

我甚至一度,想拿大钰人皇人间三问来考考他,但想想,他的阅历和经验,恐怕不会有好的答案,过早拿这个来勉强让他答,只怕会对他以后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于是就作罢了。

晚饭后就辞了二娘,回到自己的屋子,进门前看门边的小桌上放着一份类似拜帖的东西,便取了过来,进了屋。

坐在灯下,展开那份拜帖,就见上书:

送呈贺将军一鸣台启:

谨订于壬午秋九月初六巳时,于兵部尚书台,与将军共商,重整西山军之要务。

望将军拨冗。

兵部 于滇

于滇,白侍郎的顶头上司,我大梁兵部尚书。不过这这哪象是上级给下级的函啊,倒是象要请老子去喝他姑娘出嫁喜酒似的,就差后边加五个字:红包请自备。

其实,我不知道的是,如果真要给我安排中郎将,这个级别已经不是兵部可以做主的了,兴帝才这个权力。就如同老梁就可以不怎么鸟兵部一样,都是上达天听的,老梁每年要军费,户部可能还有点用,兵部就是走个过场罢了。不过就算知道我也没那个胆子现在就跟于尚书摆架子不是,老子现在也只是边军一个小小千户参将而已,还不是满编的。不知道白莫云和书生这募兵的进展如何啊。

躲不开咯,我把书生给我的两页锦囊掏出来,仔细琢磨起来。

第二日清晨,早早起来,管家已经备好了一辆马车,不禁想起前日那个7号车车夫,还好今天是全公开行程,这个马车夫没有性命之忧。

其实梁城内城已经拥挤不堪了,各部的大量办事机构都迁往外城,也就留个衙门在内城,听说迁都的议事都上奏了,不过当前朝廷主要精力估计还是在伐楚。兵部衙门离老梁将军府其实很近,都在东城,二里地吧,所以慢慢悠悠的我倒是不着急。

各部往来的车马,那是熙熙攘攘,个别跋扈一点的,还敢纵马飞驰。不过对于咱这个车头挂着“梁“字旗的,倒是没人敢造次。说起老梁的这个梁啊,那还是他的太爷爷随高祖征战,立国首功,被赐了这个国姓,整个大梁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这传到老梁是第四代了,也因老梁军功卓着,否则早就被礼部那群腐儒给上奏要求取消了。

这除非老梁家造反被灭族,或者老梁家人才凋零失了势被封个封地,就全家改封地的姓,否则要惹这杆旗子,在梁城哪怕是各位公子都要掂量掂量的。

所以,老梁这也是多手准备,一方面梁大进军营,梁二考功名,梁三……不闹事就好了。至于四丫头嘛,这拉拢黄虎也是一手准备啊,这准神级的乘龙快婿若是能入赘,生个孩子姓梁也不丢人啊。老梁的日子过得其实挺辛苦的,一个大家子全压在他肩头呢。

感慨间,就听到车夫一声“吁……“,这是到地了,我下得车来,就看那高台上”兵部“二字,庄严肃穆,于是整整衣装,取过那拜帖,就上了台阶奔大门而去。

那门官验了拜帖,便有人从里边出来,迎着我往里走。听说这上衙门也分三六九等,来求人的,这门官,指引郎,都是要打点的,我是一点这个意思都没有,感觉他也挺纠结,从这拜帖上也看不出我的官职,且大梁军里现职中有名有姓的大将也没这个名字。可这尚书台直接发的帖,言语还挺客气的,他哪敢造次。这京城的官啊,我若是说我就一个千户参将,那守门的都敢拿捏我,可厉害就厉害在他们懂察言观色,方能在这衙门里屹立不倒。

很快,就来到了一间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房前,指引郎拱拱手示意就是这了,然后便匆匆退下。

我就径直朝那大门走去,心中忐忑不安,今天会是啥阵势啊?心中又回响起书生的咆哮:“不给钱就特酿的不办事!“,终于下定决心,一脚就跨过了那个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