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亦是如此行事,只不过农民与皇帝有所不同,那几亩田地与这万里河山无法相提并论。朱元璋一人之力,难以承载治理天下的重任。</P>
朱标深深地叹了口气。他心中的楷模乃是汉文帝,期盼能如同汉文帝那样创下一番千秋伟业,成为后世帝王效仿的典范。然而,当年的汉文帝,是凭借自身实力亲手解决武勋集团问题,实实在在通过能力稳固江山。</P>
相比之下,如今朱元璋的做法,使得朱标即便将来登基,又将从何处赢得威望?</P>
长久以来,朱标因其特殊的身份,享受了无数便利,但也因此在内心滋生了犹豫不决的性格特质。他堪称五千年来地位最为稳固的太子,不必像历代太子那样竭力争夺皇位。只要朱元璋驾崩,皇位必定归属于他,这已是大明上下公认的事实,连他自己也深信不疑。</P>
然而,正是这种无比稳固的地位,使朱标内心缺乏挑战自己父亲的决心和狠劲。若以朱标的性格,倘若置身唐初,他是绝不可能做出玄武门之变那样的举动的。这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但至少现在,朱标正悄然地、坚定地改变自己。</P>
他要开始反抗他的父亲!</P>
望着朱标眼神中闪烁的微弱却坚毅的火花,朱棣忽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P>
他觉得大哥似乎在某些方面变了,却又说不出具体变化在哪里。只是默默接到了常老三,将几十车金银财宝运回金陵。</P>
次日,郭桓出任乡试主考官的消息在民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尽管人们早已知晓今年的乡试提前,却未曾料到会由一位六部四品实权官员担任主考。</P>
一时间,金陵城内酒肆茶楼议论纷纷,各地赶考的学子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谈论的话题几乎都围绕着数月后的乡试。</P>
金陵城南,有一家名为“及第居”的客栈,因名号寓意吉祥,装饰典雅脱俗,迅速成为众多考生的首选聚集地。</P>
此刻,在及第居的大堂中,一群秀才簇拥着一名身着翠绿绸缎文士服的青年,争相询问:</P>
“张兄,令尊身为一府布政使,任期结束后回京定是六部高官,能否透露一下这位郭考官的背景?”\"</P>
受到众人追捧的绿袍青年约摸二十多岁,在一片恭维声中略显得意。几碗米酒下肚,他便随口泄露了自家老父辛苦探听来的消息:“郭考官嘛,他曾任山西布政使……”</P>
随着绿袍青年的叙述,在场的诸多考生面露各异神色。</P>
听闻这段经历,众人心里暗忖:这位郭大人恐怕不易对付,何况他还未曾担任过学政官,谁能猜得出他出题的倾向?</P>
一时间,众人心情复杂,气氛一时沉寂,惊得刚进屋的一位白衣少年愣住:</P>
“诸位,我有这么吓人吗?”</P>
“朱兄,您今日终于得以抽身出门了?”</P>
“哈哈,朱兄,您可是地头蛇,快过来,给我们分享一下有什么好消息!”</P>
这位少年甫一踏入,立刻便成为人群焦点,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他不过十二三岁的年纪,面容清秀,举止端庄有礼,自然赢得了周围许多人的喜爱。</P>
在一旁桌旁,一名新来的考生疑惑地向身边的老秀才打听:</P>
“这位朱兄是何方神圣?为何大家对他如此推崇?”</P>
“这可不仅仅是推崇。”老秀才捋着胡须,悠然答道,“这位小同年的名字叫朱木千,年仅十二岁便已取得秀才功名,且他乃金陵本地人氏,家境殷实,曾多次主办文会。”</P>
听到这里,这名新来的考生更为不解:</P>
“就算如此,大家也无需如此阿谀逢迎吧,我辈读书人岂能为五斗米折腰,他家财再多,与我们又有何相干?”</P>
老秀才侧头瞥了他一眼,略带鄙夷地摇摇头,反驳道:</P>
“若是他仗着家财傲慢自大,视其他同年为草芥,自然不会受人欢迎。但这位小同年,不仅少年科举出众,家教严谨,每晚戌时准时回家孝敬母亲,一看便知出身高贵世家;而且他为人谦逊好学,待人接物无不温文有礼。我们在金陵客居期间,如有头疼脑热或意外之事,他总会慷慨相助。”</P>
“如此之人,大家又怎能不愿与之结交?”老秀才普及完朱木千的来历后,周围那些刚加入社交圈的秀才们这才豁然开朗。</P>
他们看向这位集各种赞誉于一身的朱木千同学,眼神中多了几分特别的敬意。而这位少年英才,此刻脸上挂着谦逊而亲切的笑容。</P>
如今他内心深处对定远伯怀有深深的敬意……不,他不仅是大哥的生死挚友,也许不久便会成为自己的姐夫大人。</P>
这位未来的姐夫对这位小舅子确实极为厚待。</P>
朱木千,本名朱柏,乃是大明湘王。</P>
五日前,他被最为亲近的四哥引荐给了窦澈。</P>
在几个同伴的联手诱导下,懵懂无知的朱柏小朋友,摇身一变,成为了金陵本土富豪——朱木千。</P>
然而,朱柏深深感谢窦澈。</P>
毕竟,并非所有皇子都能如此光明正大地出宫游玩,</P>
更不用说肆无忌惮、挥金如土般地消费了。</P>
没错,窦澈安排他来到此处的核心目标,就是要让朱柏学会如何大手笔花钱,试图将其塑造成一位金陵城内的豪绅。</P>
这对于在朱元璋严格节俭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湘王殿下而言,</P>
无疑开启了一段全新且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P>
因此,朱柏正在竭力扮演好他的新角色。</P>
在周围人群七嘴八舌的询问声中,朱柏刻意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神情,</P>
朝着众人拱手致意道:</P>
“诸位兄台,还请各自施展才华,据家父得知的情报,那位郭侍郎素来公正无私。”</P>
“料想他在命题时必定不拘一格,或许不会沿袭旧例出题。”</P>
“各位兄长还是尽早复习备考,至于小弟……”</P>
“唉!”</P>
朱柏故意叹了一口气,脸上浮现出恰如其分的困窘与无奈。</P>
一些较为熟悉的同仁见状,不禁心生共鸣。</P>
几番文会下来,</P>
朱柏展现给大家的形象是一位勤奋苦读但底蕴尚欠的新晋考生。</P>
此刻见到他露出这般神色,显然他对此次科考并无太大把握。</P>
这种情绪感染了在座的其他考生,</P>
顷刻间,原本热烈非凡的及第居内弥漫起一阵绝望的气息。</P>
所有人不再如先前那般信心满满。</P>
然而,当气氛愈发压抑之际,朱柏朗声一笑,拱手行礼,打趣道:</P>
“各位请继续享用美食佳酿,倒是小弟扫兴了。”</P>
“掌柜的,今日文会的所有开销记在我账上,权当小弟向诸位陪个不是!”</P>
“各位若能高中,日后可千万别把我拒之门外哪……”</P>
“朱兄言重了。”</P>
“朱兄此言差矣,来来来,让我们共饮此杯!”</P>
“我等岂是趋炎附势之徒?朱兄,若不罚酒,怕是难以服众!”</P>
数语间,朱柏轻松活跃起现场气氛。</P>
置身众多资深秀才之中,朱柏饮酒畅谈,数巡之后,众人已略带醉意。</P>
古人云,酒乃忧愁之源。</P>
当酒酣耳热之际,一名年逾三十的老秀才忽然重重放下酒杯,满面惆怅地道出心声:</P>
“自洪武初年取得秀才功名以来,我年年应考,年年落榜。”</P>
“原以为今年朝廷广纳人才,我等能借此机会一展鸿鹄之志,不想却遭遇这样一位主考官。”</P>
“难道我真的与中举人无缘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