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贺岁宴(1 / 2)

“倘若再以山羊为贵,以羊绒畅销神州各地,利润驱使之下,草原粮食必然减少,山羊数量增多,待山羊过度啃食草根,三五年后,草原必将荒芜。”</P>

“此乃不战而胜敌之策也……”</P>

一笔一划间,一幅描绘战争战略的长卷生动地展现在纸上。</P>

随着窦澈的最后一笔落下,一篇四千余字的奏疏一气呵成,最后被整理成一本精巧的奏章,收入袖中。</P>

感受到袖中那轻轻的分量,窦澈满意地点点头:</P>

“不就是个新年礼物嘛,何必那么珍贵?</P>

还珊瑚树?那种东西留给自己用不香吗?</P>

回头让妙锦搬去我屋里就好。</P>

至于皇上的礼物,这份奏疏已算得上用心良苦了。</P>

至于皇上识不识货,那就非窦澈所能左右了。</P>

反正江山又不是我的,大不了到时候原封不动地抄一份送到太子那儿,至少也能显示我这个年过得并非无所作为。”</P>

窦澈心满意足,双手垫脑后,优哉游哉地走向餐厅。</P>

对他来说,过年最重要!</P>

然而,窦澈能够安然过年,皇宫里的乾清宫却灯火通明,气氛凝重。</P>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手中捧着一本奏疏,眉宇紧锁,毫无过年的喜庆之色。</P>

在他面前,朱标和一位面容宽阔的男子,即宁国公主的驸马梅殷,正紧张地注视着朱元璋手中的奏疏。</P>

瞧见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朱标转头询问:</P>

“梅殷,边境局势竟恶化到了这种程度?”</P>

梅殷欠身行礼,恭谨回应:</P>

“太子殿下,实情不容乐观。</P>

最晚至明年年底必须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否则从蓟镇至大同一带,恐军民不安,遭受蒙元军队侵袭。</P>

今年十一月初七,就有约三千人的蒙古骑兵侵扰大同,虽然被大同总兵成功击退,但这绝非偶然事件。</P>

今年我们境内遭遇灾祸,草原上也同样遭受灾害,恐怕那些鞑靼人明年必然会南下掠夺。”</P>

朱标脸色阴沉下来,“打草谷”是草原部族入侵中原抢掠的蔑称。</P>

这些可恶的鞑靼人,视中原百姓为唾手可得的食物资源。</P>

一旦草原发生灾荒,牲畜死亡。</P>

这些家伙便会跨马弯弓,闯入中原大地上恣意屠杀,令人愤慨至极!</P>

听着梅殷的话语,朱元璋长叹一声,放下手中的奏疏。</P>

“明年派人北伐原本就在计划之中,但怎能长期处于防御状态?</P>

只要未能将草原上的那些部落彻底铲除,每年就必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防范他们南下侵犯。”</P>

“我们的百姓怎能任由这些家伙肆意欺凌!”</P>

朱元璋重重一拍桌面,过年的好心情瞬间消失殆尽。</P>

朱元璋从不怕打仗,毕竟他曾亲手将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逐出中原大地。</P>

最令他气愤的是,如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蒙古人骚扰边境,却因难以找到合适的应对之策而束手无策。</P>

毕竟调兵遣将涉及海量资财。</P>

若果真派遣大军,每年去抵御那些侵犯边境的蒙古势力的话,</P>

恐怕国家财政,会被这类顽固如癣疾的问题逐渐拖垮。</P>

此刻,朱元璋亦体会到束手无策的境地。</P>

唯有寄希望于加速行动,尽早消除国内隐患,继而挥戈北上。</P>

至少,要一次性给予北元人深刻教训,令其安稳休养生息两三年。</P>

念及此处,朱元璋不禁感到一阵寒意,却也只能无奈地将奏折搁至案头。</P>

随后抬起目光,询问梅殷道:</P>

“梅殷哪,宁国近况如何?”</P>

梅殷急忙起身答道:</P>

“托皇上关心,宁国现正于府中调养,已怀有身孕。”</P>

“明日设宴,臣会让宁国入宫,向皇上与皇后请安。”</P>

“甚好甚好。”</P>

朱元璋脸上终于浮现出一抹笑容。</P>

对当前的朱元璋而言,大概只有这类添丁增口之事,方能使他面露喜悦之色。</P>

言谈几句后,朱元璋面容显出疲态,朱标与梅殷也适时提出告退。</P>

离开乾清宫后,</P>

梅殷稍落后朱标一步,两人一同朝东宫方向走去。</P>

“皇兄,依臣弟看,单靠征战怕非长久之计。”</P>

朱标也点头赞同,示意梅殷继续跟随,两人在宁静的宫闱中徐徐漫步,</P>

梅殷一边走一边阐述自己的见解。</P>

“据臣弟在边关观察所闻,发现边疆民众对北方的情感颇为复杂。”</P>

“一方面,百姓对北方深感痛恨不已。”</P>

“然而另一方面,边民却又暗中与北方人交易往来,虽仅是些许布匹、盐巴的互 补交换,但此类风气不可掉以轻心。”</P>

朱标听罢,面色严肃地点了点头。</P>

“是啊,我曾与……探讨过这个问题。”</P>

“边疆百姓因连年战乱及北元侵袭,土地贫瘠,农耕不易,生活困苦不堪。”</P>

“他们为了稍微改善生活,倒也不必过于苛责。”</P>

“关键在于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才致此风屡禁不止。”</P>

朱标叹息一声……</P>

这个新年,因梅殷呈上的奏疏,注定无法平静度过。</P>

目睹朱标脸上的沉重神色,梅殷微微垂首,满怀歉意地说:</P>

“皇兄恕罪,是臣考虑不周。”</P>

朱标挥手示意,大度回应道:</P>

“怎能怪你?”</P>

“你受命巡视九边,履行职责乃是分内之事。”</P>

“此次你能及时察觉北元入侵,并集结兵力将敌寇驱逐出境,保障百姓安宁。”</P>

“这便是你的功绩,毋需过分自谦。”</P>

“然我汉家王朝遵循耕战之道,与北元那些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迥异。”</P>

“欲彻底铲除蛮夷犯边之举,即便是秦皇汉武亦未能达成。”</P>

“然而,百姓何其无辜,竟因我辈无能而遭受苦难。”</P>

朱标骨子里透着一股深深的悲天悯人之仁君情怀,</P>

此刻,他首先想到的是边境百姓所承受的苦难与哀伤。</P>

“可怜这些百姓,也无法过个安稳年。”</P>

“皇兄不必过于忧虑,待来年大军北伐,必能将这些敌寇一举歼灭。”</P>

“或许还能直捣黄龙,攻至北元王庭也说不定?”</P>

梅殷显然注意到朱标脸上的悲悯之情,故而刻意以轻松的语气回应,</P>

试图缓解朱标的情绪,朱标果然笑了笑,摇头不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