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可喜可贺(2 / 2)

但县试,却真真切切地关乎着每个家庭的未来出路。</P>

当日,还未破晓,连太阳都未露面,贡院门前已是人潮涌动。</P>

即使那被烧成一片废墟的酒楼,此刻也被临时开放,供众多考生及其家人暂时歇脚。</P>

直至贡院大门开启,红艳艳的榜单赫然张贴于墙上之际。</P>

精通文字且嗓音宏亮的衙役们,逐个高声宣布每位考生的排名。</P>

每当播报一个名字时。</P>

人群中总会掀起一阵喧嚣之声。</P>

县试虽是最基础的考试,但它标志着一个家庭中的某个孩子,正式步入了读书之路。</P>

这对于每一个家庭而言,无疑是最值得庆贺的事情。</P>

窦澈也不例外。</P>

这天清晨,魏国公府派出的马车载着窦澈浩浩荡荡地来到贡院门前,抢占了最佳的位置。</P>

在马车内。</P>

徐达特地从早朝请假,与朱棣一同在此等待今日的放榜结果。</P>

“窦贤侄,不必过于紧张。”</P>

瞧见窦澈靠在车窗边,目不转睛地盯着贡院大门,徐达误以为窦澈发挥不佳,遂拍拍他的肩头安慰道:</P>

“咱们武勋世家,科举并非唯一出路。”</P>

“待朝堂乌云散尽之后,北方的广阔疆域,才是我们父子施展抱负之地!”</P>

徐达的这番话语显得格外豪迈。</P>

一旁的朱棣亦频频点头。</P>

若非徐妙云身怀六甲,此刻他早已返回燕京。</P>

那时策马奔腾,驰骋沙场,岂不比执掌锦衣卫更为畅快淋漓?\"</P>

目睹二人轮番安慰自己,窦澈不禁哑然失笑。</P>

就在这一刻,外面传来一个嘹亮至极的声音:</P>

“壬戌年应天府县试,榜首魁首——应天府窦澈!”</P>

“壬戌年应天府县试,榜首魁首——应天府窦澈!”</P>

“壬戌年应天府县试,榜首魁首——应天府窦澈!”</P>

随着三声洪亮的宣告响起。</P>

周围人群纷纷东张西望,寻找那位魁首所在之处。</P>

而在马车内。</P>

徐达和朱棣闻此声,瞬间激动得愣在原地。</P>

两人扭头看向窦澈,眼神愕然。</P>

“窦兄,你高中了!”</P>

最后,在窦澈淡然微笑的映衬下,朱棣率先回过神来,一把抓住窦澈的肩膀,兴奋地摇晃起来。</P>

“放手,放手……”</P>

窦澈猝不及防被朱棣掐住肩膀,犹如湖中小船般无力地摇摆着。</P>

幸好徐达很快从极度喜悦的情绪中恢复过来,制止了女婿的胡闹,随后大笑道:</P>

“太好了,太好了!”</P>

“我先前还担忧你不适合这条路,所谓的参加科举,不过是年轻气盛的表现。”</P>

“没想到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你竟然成功上榜,而且还荣登榜首!”</P>

“日后定能成为文武兼备的名将,可喜可贺!”</P>

至此,徐达乐得合不拢嘴。</P>

他觉得自己许久未曾如此开怀过了。</P>

短暂的欢愉过后,徐达果断下令:</P>

“回府,今日本帅要痛饮一场,不醉不归!”</P>

徐达一声令下,马夫自是立刻执行。</P>

漆黑华丽的马车吱吱呀呀启动,绕过大路,穿行过一条小巷,朝着魏国公府的方向驶去。</P>

马车穿越小巷时,窦澈似乎有所感应,拉开车帘向外瞥了一眼。</P>

那里,正是郭桓府邸所在之地。</P>

……</P>

不知在得知自己高中消息后,</P>

身为户部侍郎的郭桓,会有何等复杂的感受?</P>

“该死!”</P>

书房内,再次传来熟悉的瓷器破碎声。</P>

此刻,阳光已洒满金陵,将冬日的寒冷驱散,变得温暖宜人。</P>

但在侍郎府内,却弥漫着足以让人瑟瑟发抖的低压气氛。</P>

郭桓在书房内又一次摔碎了自己的茶杯。</P>

然而此刻,再无人像往常那样进来更换新杯。</P>

“你们都是聋子吗?”</P>

察觉到自己发怒后无人前来受训,郭桓心中的怒火愈发炽烈。</P>

他猛然推开窗户,面目狰狞地朝远处的丫鬟大声咆哮道:</P>

“没看见我把杯子摔了吗?”</P>

丫鬟见状,再也不堪忍受,战战兢兢地挪近几步。</P>

小心翼翼地透过窗缝偷窥郭桓脸色后,她才低声回道:</P>

“老爷您曾下令,任何人不得擅自靠近书房,违者重罚。”</P>

郭桓一听,更是怒火中烧。</P>

“那老李外出了,老王呢……”</P>

话说到一半,郭桓陡然想起,被他唤作老王的肥胖总管,此刻已被安置到吕光府上暂避风头。</P>

此刻,偌大的侍郎府竟找不到一个可以供郭桓发泄怒火的对象。</P>

意识到这一点,郭桓胸膛剧烈起伏,鼻翼翕动,仿佛一台鼓风机,一次次抽吸着周围的空气。</P>

良久之后,他才闷声闷气地说了一句:</P>

“叫郭忠来见我。”</P>

不久之后。</P>

一名约摸五十多岁的老者,手持拐杖,从容不迫地走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