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为何出现在此地?(2 / 2)

一个性格独特的人物。</P>

不出所料,此时开济发话了:</P>

“正是因为重视,本官才会亲自赶来。”</P>

“倒是曾大人,虽曾在幕僚时期精研刑名,但这并非为官之正途。”</P>

“曾大人若真心关切此案,可在一旁观摩,以免不慎破坏了重要线索。”</P>

瞧着曾泰一脸无奈的表情,窦澈险些忍不住笑出声来,</P>

他知道事情会发展成这样。</P>

开济这个人可谓极其另类,</P>

他曾是察查帖木儿的书记官,</P>

也就是被誉为“天下奇男子”王保保的父亲。</P>

元朝灭亡后,此人竟转而考中举人,在翰林院苦读多年,</P>

如今他是朝廷中唯一一个真正涉入胡惟庸案后,仍能稳坐六部尚书高位之人。</P>

当年从开济府邸搜出的,与胡惟庸往来的信函,足足装满了三大箱。</P>

若不是这些信函内容仅限私人交流,并未涉及胡惟庸叛逆之事,</P>

恐怕开济早就因胡案而遭斩首,成为最早一批受罚之人。</P>

然而,开济被革职后不久又再度启用,</P>

抛开其情商与品德不论,单就才能而言,在朝堂上堪称一流。</P>

但此人不懂人情世故,行事独断专行,</P>

就如同现在这般,尽管曾泰无论年龄还是朝班排序均较开济为先,</P>

但开济却敢于不给曾泰面子,挥手之间,麾下一众官员便将曾泰和窦澈挤到一旁,</P>

而后便旁若无人地开始勘查现场。</P>

面对此种情形,曾泰尽管怒火中烧,但为了正事,还是强忍心头不满,耐心指导道:</P>

“开大人,请注意,我们认为此案系人为纵火所致,您看这边……”</P>

一边说着,曾泰一边向开济指示线索,</P>

然而开济却满脸不耐烦,</P>

只是接过手下递来的钳子,</P>

便旁若无人地四下查看起来。</P>

诚然,朱元璋能容许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官员在朝堂上活跃,自有其道理,</P>

开济确实具备出众的能力。</P>

窦澈看着开济看似粗暴而不讲道理的动作,却惊奇地受到启示,</P>

在他的眼中,开济的一举一动仿佛蕴含韵律,流畅而紧密。</P>

【你观看开济查案,心中似有所悟。】</P>

【你感知到开济的严谨,但对其部分做法持有异议。】</P>

【在对开济的观察中,你脑海中浮现出《狄公案》《包公案》等经典案例,相互对照,不禁有所领悟。】</P>

回忆起曾经涉猎过的《名侦探柯南》、《金田一一》、《狄仁杰断案传奇》等文化产物,举一反三间,你对刑名断案的精粹理解愈发深厚。</P>

你忆起了自己研读过的《宫廷秘案》、《刑案汇编》,对琐碎细节的剖析提炼力渐次提升。</P>

你对《断案三决》、《洗冤新录》有过褒贬评述,逐渐锤炼出一套独一无二的探案手法。</P>

……</P>

难以置信。</P>

窦澈的表情显得尤为奇异。</P>

如今的思维跳跃幅度实在太大。</P>

自己莫名从看个案件推理中悟出些道理,而这领悟还并非正统意义上的见识。</P>

……</P>

谁能解答,名侦探柯南与金田一一究竟是怎么回事?</P>

窦澈嘴角微颤,首次从心底里感到,这样的领悟并不讨喜。</P>

实在是羞于启齿。</P>

暂且不论他这一生从未考虑过亲自参与审理案件。</P>

即便真要查案,也应秉持一身正气,雷霆手段破局。</P>

然而看看此刻悟出的东西,竟然是以孩童身份收集线索?</P>

难道还要再找一个能承受数千发麻醉针的替身不成?</P>

窦澈不禁满头黑线。</P>

下意识地摇头,试图摆脱这种荒诞想法的纠缠。</P>

……</P>

也许是因为先前沉浸于领悟之时,为了观察细微之处,窦澈不知不觉间靠近了开济一些。</P>

此刻他的摇头动作,立时引起了开济的注意。</P>

这位瘦高身材的刑部尚书转身一看,恰好看到窦澈站在不远处连连摇头,似乎对其有所不满。</P>

瞬息间,开济起身,眼神不悦地瞪向窦澈。</P>

“你是什么人?为何出现在此地?”</P>

“开什么玩笑,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闲杂人等,都能混入这重大案件现场吗?”</P>

开济的怒火爆发,周围的刑部官员早已习惯自家尚书的脾气。</P>

缩了缩脖子,他们下意识寻找那位络腮胡子同僚。</P>

然而络腮胡子已早早躲开,场面一度陷入僵持。</P>

最终,曾泰出面解释:</P>

“开尚书不必过于紧张,此人乃此次县试的考生。”</P>

“因火灾影响了县试,故特意前来查看现场。”</P>

“开大人何必如此较真?”</P>

然而听完这话,开济却大笑起来。</P>

“哈哈,我还以为是什么人物,原来是个连童生都不是的无名小辈。”</P>

他的话语一转阴冷,目光紧紧锁定窦澈,冷冷喝道:</P>

“一个平民百姓竟敢擅自闯入重要案发现场。”</P>

“我看你就像那纵火犯!”</P>

“来人啊,给我拿下他!”</P>

“我看谁敢?”曾泰扬眉厉声喝止,</P>

“开济,你要滥杀无辜,捞取功劳吗?”</P>

曾泰这番话分量极重,虽军法一般不适用于文官,但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停下脚步。</P>

若是违犯国法尚有三法司审判机会,但若被冠以军法罪名,</P>

顷刻间就会身首异处。显而易见,曾泰深谙轻重缓急,\"</P>

知道贪污枉法的指控难让这些三法司出身的胥吏动容,一开始就搬出了极具震慑力的说法。</P>

即使是开济也被这番话语镇住,他抬眼审视曾泰,眼中流露出惊讶和犹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