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也就这点小聪明罢了(1 / 2)

“好,好,窦先生果然医术高超,仁心仁术。”</P>

最后一根银针拔出,李文忠扶着软榻站起来,挥了挥手。</P>

虽然仍感虚弱,但比起之前稍动就头晕腿软,眼前发黑,已是好了许多。</P>

“曹国公过奖了,我已帮你调理了身体,日后记得每日步行三万步,但不可做剧烈运动。”</P>

“然后配合药物,食疗补血,三个月后或许可见效。”</P>

李文忠连连点头,拉着窦澈的手不放,直说:</P>

“够好了,够好了。”</P>

“我还以为这几天就要去见爹妈了。”</P>

李文忠满脸皱纹的笑容。</P>

当年战场上,他虽勇猛无畏,犹如猛虎下山,可谁又愿意面对死亡的威胁,除非别无选择?窦澈微微颔首,回应着。</P>

\"那么,在下就此告辞。\"窦澈礼貌地说道。</P>

\"诸位请留步。\"李文忠回应。</P>

窦澈起身准备离去,李文忠并未提及诊金之事,这些事后自会有人以别的方式转交,此刻提及反而失礼。见窦澈欲走,李景隆突然开口。</P>

\"窦先生,景隆有一事相求。\"李景隆态度谦逊。</P>

\"适才目睹先生用兵如神,令人心生敬仰。\"</P>

\"这里有场军棋对弈,我等兄弟无人能胜。\"</P>

\"望先生不吝赐教。\"</P>

\"嗯?\"窦澈惊讶,扬眉看向李景隆,他感受到李景隆的诚挚,并非怀着诡计想要翻盘。</P>

不过,这也令他疑惑,因为他与军事毫无关联。</P>

然而,窦澈仅稍作迟疑,便答应了。毕竟,军事策略对男人而言,总难以抗拒。</P>

窦澈再次走向沙盘,围观的子弟们竟自发欢呼,让窦澈不禁一怔。他们热切的表情,仿佛迎接的是英勇的战士。徐达和李文忠见状,下意识地交换了眼神。</P>

一旁,徐增寿咧嘴笑道:\"爹,他们拿出了二号战役。\"</P>

\"嘿,这些小子!\"徐达一愣,轻轻拍了拍徐增寿的头。</P>

\"你们这些小子,真是看热闹不怕事大。\"</P>

\"这不是给窦先生出难题吗?\"</P>

徐增寿嘿嘿一笑,未置可否,目光却悄悄投向李文忠。</P>

\"罢了,看来是景隆那小子的主意。\"</P>

\"叫他过来,这样捉弄窦先生成何体统?\"</P>

徐达却拦住儿子,转头对李文忠说:\"不,别拦。\"</P>

\"我想看看这位年轻人,能否破解当年文正的布局。\"</P>

李文忠闻言,瞳孔一缩,下意识抓紧徐达的手臂。</P>

\"徐二叔,您...\"</P>

\"您知道,这个布局是文正凭空想象的。\"</P>

\"他自己也承认,这只是构想,无解之法。\"</P>

\"您认为这位窦先生能...\"</P>

李文忠的话还没说完,就对上徐达的眼神,他默默地闭嘴,但眼中的焦虑并未消减。</P>

窦澈身份特殊,是曹国公府的贵宾。李景隆刚才恭敬有礼,窦澈自愿再战,本质上并无失礼之处。贵族家的这类娱乐活动,如同文官家的诗词会,本无伤大雅。</P>

前提是,选取的战役不能过于苛刻,否则就成了结怨。</P>

李文忠愈发焦虑,靠近徐达耳语:\"徐二叔,我知道你想替舅舅出口气。\"</P>

\"但你也明白,窦先生是太子那边求之不得的人物,万一...\"</P>

看着李文忠的焦虑,徐达微微一笑:\"不如让窦先生自己决定吧。\"</P>

李文忠点头,快步走到窦澈面前:\"窦先生,请稍等。\"</P>

徐达解释了军棋的来历。</P>

\"此棋出自前任大都督朱文正的构想,你持黑棋,只有三万兵力,对方却有六十万,实力悬殊。\"</P>

\"坦白说,我们认为此局无解。\"</P>

\"我能取得的最佳战绩,就是三万兵力全军覆没,消耗掉对方十万。\"</P>

\"若先生只想娱乐,可选其他战役,定能满足先生。\"</P>

徐达十分真诚,但窦澈陷入了沉思。</P>

他没想到这盘临时起意的军棋,背后有如此深的渊源。</P>

朱文正,这个名字虽今非昔比,但在朱元璋打天下的年代,他是朱家王朝不可或缺的人物。</P>

不说别的,当年朱元璋军中的首席,大都督府的朱文正,不是徐达,不是常遇春,而是他。</P>

洪都保卫战,这场在后世影视作品中被赋予蓝玉的战役,实际上是朱文正用两万人抵挡住陈友谅六十万大军。</P>

若非朱文正后来失误,大明建国的首功不会属于徐达。</P>

可以说,朱文正的政治眼光或许不足,但军事才能在当时无人能及。</P>

连他都说无法解决的战役,让窦澈兴趣盎然。</P>

听到窦澈的回答,徐达挑眉,重新审视这个年轻人。</P>

窦澈十五六岁,周围的年轻人中算是年轻的一辈,但徐达看出他眼中燃烧的斗志和自信。</P>

征战南北多年,徐达深知,兵法和策略可以后天学习,但战场上的胆识和自信是天生的。</P>

这是顶尖统帅与普通将领的根本差异。</P>

在徐达看来,这些晚辈虽多,却没有一人能担此重任。</P>

他的长子虽成熟稳重,用兵有道,却缺乏统帅应有的无敌自信和胆魄。</P>

现在,徐达在窦澈身上看到了这种特质,原本打算客气的话,便咽了回去。</P>

深深看了窦澈一眼,他转身走在前面,抓起郭家的孩子充当裁判。</P>

自己站到裁判的位置,宣布:\"你们的军棋赛,我来当裁判,按照实战推演进行。\"</P>

\"双方不准直接触碰沙盘,根据军队距离和规模,命令会有延迟。\"</P>

\"常家二子、三子,你们作为副将,负责排兵布阵。\"</P>

众人闻言一愣,嬉笑的声音瞬间低沉,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严肃的神情。</P>

他们明白,徐达这样设定比赛,已不再是一场简单的游戏,而是一场无声无息、残酷的战争!</P>

真实的战场并无俯瞰一切的神明,唯有内心的推演才是关键。</P>

此刻,他们依赖侦察兵的情报,展开推演,洞察敌方的战术意图。</P>

要么,六十万大军如狂风巨浪,轻易吞噬三万之众。</P>

要么,三万士兵如同被困之龙,在这天罗地网中寻找虚无的生存之道。</P>

功夫的讨论宏大深远,疾风吹动黑布,猎猎作响,宛如半空中飘舞的战旗。</P>

窦澈皱着眉,凝视眼前的微型沙盘,耳边回响着风声。</P>

三万对六十万,这不是战斗,是逃亡。</P>

然而,逃亡亦有其策略。</P>

或是像兔儿般被追得狼狈不堪,丢盔弃甲,逃进荒山野岭。</P>

或是把敌人握在手中,以另一种方式逃离。</P>

想到这里,窦澈的目光落在沙盘上,一条蜿蜒的溪流上。</P>

那是长江的一条支流。</P>

窦澈打算在此溪流上做文章。</P>

他提起笔和纸,开始制定战略。</P>

心中已隐约有了计划。</P>

窦澈深知,自己莫名拥有的悟性,堪称天赐之福。</P>

但他的真正底牌并非灵感一现。</P>

而是超越这个时代的长远视野。</P>

在这个时代,三万对抗六十万是无法实现的,即使是明朝第一统帅魏国公徐达,最多也只能与敌方同归于尽,损失十几万兵力。</P>

但在六百年后,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借助一条河流,巧妙地操控敌人,以更少的兵力从困境中突围,开创了辉煌的基业。</P>

窦澈要学习的就是这位伟人。</P>

不过,现实情况有异,虽有模板参考,窦澈仍需结合实际,走出自己的道路。</P>

想到这里,窦澈眼神坚定,笔走龙蛇,迅速写下部署,交给一旁的常老三。</P>

常老三接过命令,仔细一读,顿时呆立原地。</P>

反复确认后,他带着迟疑,走向徐达,将命令递上。</P>

徐达见常老三神情怪异,瞪了他一眼,一把夺过命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