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硬的不够,软的来凑(1 / 2)

这就是一项将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准高新技术”,可以助力金融、交通、医疗、身份证明等各种行业的助推器。

而它的技术门槛,却好像命中注定一般,刚好可以让起步中的中国公司,够得着。

关键它还非常契合国家当前的国情,就好像量身定制的一般,刚好可以填补了网络不发达带来的部分“空白焦虑”,让我们虽然还没有发达国家网络通畅的命,却已经能享受到发达国家网络发达的“芯”。

简单举一个例子就可以明白。

比如上次周至去北疆购买和田玉,需要先将自己的巨额资金转到北疆乌市中行,然后在人到了那里以后,在乌市中行开立一本现金支票,再将支票带着去和田,完成交易后填支票给卖家作为支付手段。

卖家拿着支票去储蓄所兑换出现金,储蓄所拿着支票一路层层上交,最后回到乌市中行,进行核销清算。

这就是在“断网时代”进行现金支付的苦逼流程。

有了ic卡后,这个过程依旧是一样的,但是对于周至来说,却感觉不到了。

原因是什么呢就是ic卡可以携带信息的功能。

它可以将周至的存款信息加载到卡中,相当于周至带上了一张存折。

这张存折是周至在蜀都开立的,它同样不能在乌市使用,但是它却可以证明周至在蜀都的账户上的确存着这么多的钱,有着雄厚的支付实力。

因为ic卡的安全性,只要银行有这种机制,可以在将周至的账户信息刷入ic卡中时,对这笔资金进行冻结,那么只要周至在异地消费不超过这笔金额的上限,银行方都能够从冻结资金里抽取出来,专门用于周至在异地消费的正常清算。

周至也无需关注蜀都的银行和乌市的银行是如何清算的,他只管在乌市各地具有刷卡机的地方刷刷刷就行。

因为周至的卡上有记忆功能,他每次消费虽然还不能实时让蜀都那边知晓,但是却是可以记录在这张卡上的。

于此同时,即便北疆各地的刷卡点和储蓄所,乌市分行没有网络连接,一样可以通过刷卡pos单的备件进行交易确认。

而周至在卡上的余额,也会随着每一次刷卡相应的减少,不像信用卡那样可以透支,这又保证了周至资金信用的“真实性”。

等到周至消费完了回到蜀都,这时候乌市和蜀都两地银行之间的清算已经结束,周至只需要再去银行刷一次卡,将这次出行的交易信息与银行收到的乌市传来的扣款信息进行一次“三方对账”,清算轧平以后,就可以给周至账户上剩余的资金解冻,让账户恢复正常使用了。

虽然依旧是“断网交易模式”,虽然清算方式和现金支票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对于客户来说,体验就完全不一样了。

对于持卡人来说,这相当于带了一个看不见钱的大钱包,可以满世界去消费,至于背后麻烦的资金流转,账务清算,那是商户、交易银行、开户银行之间的烦恼,持卡人一点都体会不到。

他们只体会得到刷卡消费的快乐。

当然了,在网络发达的情况下,比如在大城市中的atm上取款,这些交易也能够是实时的,并不是说ic卡做不到这一点。

这其实就是相当超前的“电子钱包”概念,就算在设置好金融系统风险控制机制以前,一开始不能这么厉害,但是在公交、水电燃气收费、校园食堂等地方先小笔多笔金额地用起来,这个风险还是完全可控的。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更是前途不可限量——那就是ic卡还能用于手机用户身份识别和信息加密,这就是大家即将熟知的sim卡。

从巴统到后来的瓦纳森协定,中国都被排除在外,而在巴统和瓦纳森协定之内的发达国家,在芯片半导体产业中各有其分工、无缝合作,构建起了森严的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