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好的不听大臣话,比如他要打准噶尔时,大臣们不同意,打大小和卓还是不同意,乾隆乾纲独断,但是疆域被打下来了。</P>
乾隆不好的不听大臣话,比如他这次打洪沙瓦底...}</P>
{乾隆要打准噶尔,问大臣们意见,大臣们不同意,他不听之,遂打。</P>
乾隆要打洪沙瓦底,问大臣们意见,大臣们仍然不同意,他继续不听之,遂打。}</P>
{大臣们:要不您别问我们意见得了?}</P>
{大臣们对乾隆:我们的意见您在乎吗?不!你不在乎!}</P>
{乾隆:谁说我问你们就一定要听你们的了?我只是走个流程罢了。}</P>
{大臣们:皇上谢邀,流程走的挺好,下次别走了。}</P>
弹幕一下调侃的话语,富察皇后却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因为她只注意到,傅恒也...明瑞已经牺牲,连傅恒在此役中都未能幸免嘛?!难怪...难怪一开始乾隆这样子看着自己,却什么都不说,难怪...</P>
富察皇后本身身体就不好,脸色瞬间就变得煞白了,把乾隆又吓了一跳,当然,同样被吓到的还有康熙、雍正他们,乾隆抱住富察皇后,让富察皇后靠着自己,夏韵嗖的一声上前,给富察皇后嘴里喂了颗安神的药,总算,富察皇后的脸色又默默变好看了,这一下,可把大家都给惊的不轻,夏韵的情感收集又提升了一点,再就是之前乾隆收复疆域时众人激动澎湃的心情,已经让收集到的情感又突破了一个临界点,夏韵看见除了心情还需要缓和,还需要慢慢接受傅恒一事之外,富察皇后已经没事了,松了口气之余环望了一下四周,觉得这 空间似乎隐隐又有了变化,不过考虑到水镜上现在正在播放的内容,夏韵也就没开口说了,反正夏韵能十分清晰的感知的,这变化定是好的变化,观影差不多也近结束了,或许之后自己真可以带大家到现代去!</P>
【三任总督皆因为清缅战争自刎,并且三次出征皆失利,朝廷内部人心惶惶,大臣舒赫德认为不宜再继续打下去了,却只得到了乾隆严厉的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傅恒再次站了出来,这进缅剿匪的重任最后落到了傅恒身上。】</P>
{傅恒看了看小舅子,又看了看其他人,叹了口气“算了,还是臣上吧。”}</P>
{傅恒没办法啊,哪怕是为了姐夫小舅子我也得上啊。}</P>
{什么绝世好小舅子啊!}</P>
{上一位这么好的舅子还叫卫青。}</P>
{真就卫青汉武帝版本复刻了属于是!}</P>
{忽然想到第一次平金川了,也是在讷亲他们几次失利,乾隆动怒,相关大臣被赐死或者战死的情况下,傅恒站了出来,这次三次出征皆失利,连明瑞都牺牲了,情况甚至可能比打金川时更糟,还是傅恒站了出来。}</P>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丞相想到了自己写给刘禅的《出师表》了,傅恒此时就诠释了这两句话。</P>
{而且傅恒每次都是主动自请的!而不是等乾隆实在不行了点到自己。}</P>
{嗐别说了,之前的准噶尔傅恒也想过自己上呢,不过幸好还有兆惠在。}</P>
{傅恒:算了,我上吧...}</P>
{真的是“算了,我上吧。”而不是轻松的开玩笑的“无所谓,我会出手”了,因为征缅真的很不容易!傅恒估计也次次都是报着为国捐躯的心,为了对他恩重如山的皇帝兼姐夫乾隆上战场的。}</P>
{这应该也就是乾隆为什么这么爱傅恒的原因了吧。}</P>
{傅恒真的也可以算是乾隆的一张底牌了,唉......}</P>
{估计要不是真的没办法了,乾隆也不会舍得让傅恒去清缅战场。傅恒是他的小舅子,更重要的是他值得信任的可靠大臣,上次傅恒打金川的时候乾隆都恨不得派个“保姆团”盯在傅恒身边,提醒傅恒吃饭休息!恨不得一点不对就赶紧让傅恒回来,这次怎么会舍得让傅恒去这么远又危险的清缅战场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