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丹书铁券(2 / 2)

{小提示:当时是以左为大的。}</P>

【朱元璋之前经常使用重典,但是现在,显然是有点不合适了。于是有一天,他对李善长说“法有连坐三条,不是太过分了吗?”</P>

李善长懂朱元璋的意思了,“那除大逆之罪外,全部免去连坐之罪?”</P>

朱元璋回答说,“你与御史中丞一起决定吧。”</P>

“是。”】</P>

{确实是萧何,就是比萧何还危...}</P>

{毕竟萧大人也只是短暂得坐过一会儿牢罢了。}</P>

{当时的御史中丞不是刘伯温嘛?}</P>

{是啊,咋了?}</P>

{他们两人不是不和嘛?还能一起做事?}</P>

李善长有些汗颜了,怎么他们两不和这事儿连后人都知道啊...不过那都是之前的事儿了,他们两人早就不那样了好嘛!</P>

{第一,他们俩的不和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不和,第二,朱元璋都发话了,你搁这拒绝一个试试呢!?}</P>

{试试就逝世(狗头}</P>

【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皇帝说道“李善长虽无汗马功劳,但跟随我多年,供给军粮,功劳很大,应当晋封大国。”大家也没有什么不同意的。】</P>

{于是李善长被封了很多职务职位——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韩国公。}</P>

{好家伙,这一连串的头衔。}</P>

{这些头衔可都是debuff啊!}</P>

{众所周知,buff加的越多越危。}</P>

【李善长徐达等六人封公爵,“赐丹书铁券,爵位世袭罔替。”</P>

其他臣子也依功劳都分封了。】</P>

{其实这六位公爵还是封得很合理的。}</P>

{我承认看到爵位世袭罔替的时候我笑了,因为在老朱那时候...}</P>

{其中李善长位居首位,诏书中还将他比作萧何呢。}</P>

{众所周知,做子房,做萧何,做韩信难道是什么好事嘛?(狗头}</P>

{建议汉高祖好好反思反思!}</P>

{而且还必须深刻反思!(雾}</P>

{丹书铁券就是免死金牌呗?}</P>

{啥用没有的免死金牌。}</P>

{最终解释权归朱元璋的免死金牌。}</P>

{让你更加危的免死金牌。}</P>

{铁券就是可以让公爵免死三次,子孙免死两次,侯爵免死两次,子孙免死一次的东西。}</P>

{这么好!?}</P>

{呵呵,想多了...}</P>

{李善长:我寻思着最后也没有放过我啊?}</P>

{都说了,都说了,最终解释权归他朱元璋所有啦!}</P>

{就是空头支票罢了。}</P>

{虚假的待斩令:秋后问斩,真正的待斩令:丹书铁券。}</P>

{使用说明书:一此物不能免诛九族,二此物不能免谋反罪,三:此物的最终解释权归朱元璋。}</P>

{朱元璋:你只能免死三次,但是我还有很多次。}</P>

{总之,别当真。}</P>

{总结,还不如不发(滑稽}</P>

{隔壁某柴大官人:我早就说过了,这丹书铁券压根没用!}</P>

{其实没毛病啊,这丹书铁券最多免死三次,可是都“臣罪该万死”,都罪该万死了,免了三次不是还剩下9997次吗?(狗头}</P>

{好好好,这样子解释是吧。}</P>

{好好好,这样子玩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