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变法的压力(2 / 2)

{不开玩笑的说,王荆公当时是真的难,大家的反对不说,他们变法的也不团结,宋神宗本人居然也...所以王安石当时真的是承受太多太多的压力了。}</P>

{是啊......}</P>

{所以前面才说王荆公不是商君,宋神宗更不是秦孝公。}</P>

{秦孝公:我是真心想要变法的!</P>

宋神宗表示:我也是真心想要变法的!</P>

估计话还没有说完呢,宋神宗就会被秦孝公给打一记,并且秦孝公估计还会说,“就你,你还想真心变法!”}</P>

{换句话说,王荆公的心理素质已经够强大的了,还能撑到现在,换成别人怕是早不干了!}</P>

{确实,换成别人可能压根从一开始就不会变法。}</P>

{王荆公:唉,我太难了。}</P>

{没办法,变法者嘛,嗐。}</P>

{宋神宗亲自主持变法,这是从幕后走到台前了?}</P>

{宋神宗:朕要亲自上场了!}</P>

{宋神宗接过了键盘,(什么}</P>

{所以,敢问,宋神宗亲自上场有用嘛?}</P>

{额,好像有吧(沉思ing}</P>

{确实是有的,毕竟当时变法压力太大了,大家都反对,王安石也辞职了,宋神宗这位皇帝一看,我本人变法你们还要阻止我!连王荆公都失去了!所以宋神宗怒了!是的,他怒了。}</P>

{然后宋神宗是不是一怒之下就怒了一下?}</P>

{是也不是,他怒了一下(bushi)他一怒之下,对那些反对的官员的处罚就更严厉了一些,推行新法的手段也更强硬了。}</P>

{所以,宋神宗的元丰改制还是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是更加局限的。}</P>

{果真,宋朝成也文,败也文。}</P>

{也不能这么说吧,这个锅会不会太大了一些?}</P>

{但是宋朝重文轻武,确实是可以肯定的。}</P>

【元丰二年也就是1079年,那一年苏轼是四十三岁,他调任做湖州知州,上任后,他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正常的例行公事,但是这位知州可是苏轼啊!苏轼,苏东坡嘛,大家都明白的,他是后世着名的词人,而文人墨客的情感总是有些过于丰富的,所以提笔写下文章,笔墨之间,总是免不了要带上点自己的情感。】</P>

被提到文人墨客仔细思考了一下,然后发现...</P>

这竟然是真的!!!</P>

而苏轼,在看见水镜上的自己利落写下《湖州谢表》的时候,那段一想到就让他哪哪都疼的记忆瞬间翻涌而来,想到后面会因为这简简单单的《谢表》文章引起那样大的事情,他就恨不得立刻飞到水镜中,打翻正在写文的自己的手,墨被打翻了也无所谓,甚至最好是被打翻了,打翻到写的文章上,让文章模糊得谁都看不清,再保险一点,把这写的文章,不管有没有写完都给撕了!而且还要撕的干净一点!!!</P>

{哦吼,苏轼,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