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千年之后的一位叫玄烨的皇帝对这种事情应该还是挺有经验的(并不是}</P>
被提及的康熙瞬间就明白弹幕是什么样子了,故作镇定得在心中默默反驳:不,朕没有,朕真的没有经验!</P>
{《经验》}</P>
{经验?什么经验?九子夺嫡的经验吗?那确实经验极其丰富,并且心得应该也挺深的。}</P>
此时众人明明朝他看了过去,好家伙,这得多离谱了,儿子彼此之间抢皇位,抢他们的皇位就已经够糟心的,这位叫玄烨的可真的够不一般的啊,还是九个!</P>
{值得一提的是,二凤对此(指该如何端水、儿子相争应该咋办)也应该“颇有心得”吧。}</P>
{二凤:好小子,你小子,你是这么哪壶不开提哪壶是吧!给不给我天可汗一个面子!}</P>
李世民沉默了,而空间中的众人:哦,懂了。</P>
李渊:自己儿子的事情竟然在自己的孙子身上又发生了,可真不知,是该是喜是悲啊。</P>
长孙皇后苦涩一笑,她的孩子们在自己走后果然也走到当初丈夫的地步了嘛......</P>
唐太宗李世民看了长孙皇后一眼,“观音婢...”</P>
长孙皇后也朝向他望去,她知道自己的陛下和丈夫此刻在想些什么,担心着什么,她尽力回报唐太宗一个笑容,竖起手指轻轻点在唇边,阻止了李世民接下来要出口的话语,长孙皇后对唐太宗皇帝说,“陛下,不论你做什么,妾都理解您。”</P>
或许若是作为单纯的夫妻,妻子可能不会原谅自己的丈夫做一位“不称职”的父亲,但是13岁就嫁与李世民,随着他从征战天下的秦王一路走到坐拥江山的唐皇,长孙皇后是会理解自己的陛下的,甚至...她会懂唐太宗皇帝的后面的为难。</P>
唐太宗握住长孙皇后的手,此时已经无需多言了。</P>
【在皇帝李渊各放逐了太子和秦王的一些人后,秦王府和东宫的关系非但没有缓和,甚至彼此之间的摩擦愈发得多了,甚至到后来的末年,太子李建成忌惮与自己弟弟秦王以及秦王的强大势力,便妄图借助父亲李渊的力量,建议李渊将李世民手下的房玄龄、杜如晦他们逐出秦王府,并且光驱逐还不行,还要严令他们同秦王不得相见。</P>
于是,秦王府李世民手下的文武官员多被免官或是外放了,到了后面,秦王府中一时更是只剩了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恭和张公谨等少数几人了......</P>
“太子实在欺我!”</P>
迫于皇帝兼父亲的双重权威,秦王李世民只得望着自己手下的人一位一位、一批一批或是离开,或是遭到太子和齐王的打压。】</P>
{《非但没有缓和》...}</P>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有人到现在了还希望太子、齐王方和秦王方和好吧?}</P>
李渊:额...这是在暗示朕了吧?就是在暗示对吧?</P>
{李渊:啊对对对,啊对对对,这个希望和好的人就是朕了。}</P>
{我愿称之为大怨种李渊和他那几位大怨种儿子。}</P>
{精辟!}</P>
{好家伙,一开始就建议驱逐房玄龄、杜如晦,呃呃呃,我还能怎么说呢,我还能说什么呢?}</P>
{只能说李建成他们眼光不错,一开始就驱逐了秦王手下的两张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