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峰二人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听讲,特别是李仕仁,由于之前没有答对,更是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P>
李老二讲完审题之后,又讲了如何破题,科考行文所遵循的大夏经义并不是哪本书,而是指代文体。</P>
就像八股文也并非是考试的一个科目一样。</P>
所谓的破题,就是在理解题目后,一个好的开头。应试时文章和诗赋的起首处,须用简短的几句话,甚至一句剖析题意,说破题目所表达的要义。</P>
这部分就有点像写作文时要求的“龙睛凤头”,万事开头难,如何写新颖破题是一篇好文章的关键。</P>
李老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论述文章下笔的要点,为李凌峰两人讲解到夜深,才让二人回去休息。</P>
今日下午为两人讲学到此刻,他写的那篇赋都还没来得及检查和润色。</P>
看来今夜又要歇书房了。</P>
李仕仁看出了父亲的打算,点了点头,打算回去后告知母亲钱氏一声,然后两人就告退各回各房了。</P>
更深夜静,万籁俱寂。</P>
李凌峰回去时三房李老三和张氏卧房的油灯还没熄灭。</P>
张氏听见儿子推开小院门的声音,只着里衣,披了一件外衫就迎了出来。</P>
夜风微凉,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取了温水让儿子洗漱后,就催促他早些回房休息。</P>
等李凌峰回房后,她才进了卧室。</P>
……</P>
只只琉雀倚低檐,点点杏香入墨来。闲坐小院读经义,不知春去几多时。</P>
放下手中的书,李凌峰抬头看了看天,觉得今天天气不错,打算一会儿吃完午饭后去镇上一趟,去看看自己和林老板的生意如何了。</P>
春耕的“活路”在立春过后就开始了,家里的男人多,小子也不少,所以老李家的女人一般都不下地。</P>
李老三不仅是三房的顶梁柱,也承担了家中农活的大部分重担,所以一般都是他组织家中小辈去地里帮忙。</P>
一年之计在于春。</P>
春天耕种是农民最重要的事,就算是平日里偷奸耍滑的李老大,这个时候也不得不跟着李老头去地里干活。</P>
老李家没有耕牛,李老三只好从村长家借了牛,带着家里的一大帮子人,几天就把地犁了。</P>
现在正是播种的时候,薄地地瓜旱地谷,涝洼地里种秫秫。黔地春天播种多种马铃薯,土话叫洋芋。</P>
家里的人一般都是天不亮就去地里播种,今天也不例外。</P>
中午的太阳毒辣,汗珠子掉在地里摔成几瓣都能给庄稼浇水了,所以干活的人们中午一般在中午找个阴凉地休息,等着家里人送饭。</P>
早上李老三出门的时候,李凌峰原本想去帮忙的。</P>
但张氏和李老三心疼儿子,想着李凌峰平日里在书院苦读,如今好不容易放假了就没舍得让他去。</P>
而且李老头也发话了。</P>
说让他和李仕仁既然回家了就好好在家里歇这两天,养养精神,过两日也好去镇上参加县试。</P>
午饭的时候家里人少,几个妯娌商量后觉得各家喊房中的女儿轮流去地里送饭,大房没有女儿就跳过了。</P>
今儿个是让二房的李思雨送。</P>
吃过饭后,李凌峰借口和张氏说与同窗有约,回屋揣上神雕第二回的内容,就独自去村口寻了牛车往镇上而去。</P>
文墨居后院人头攒动,热火朝天。</P>
林正业干劲十足,他最近为卖话本的事东奔西走,可是找了不少的渠道。</P>
再加上刻意的宣传,和李凌峰的话本生意终于踏上了正途。</P>
而且那日李凌峰来店里定契时,在文墨居里遇见的主仆不是别人,正是县令大人家的小姐。</P>
孔小姐带着丫鬟来文墨居里买书,正巧当时林正业要和李凌峰谈卖话本的生意,哪里能放过这种好时机,就顺着杆子提了话本的事。</P>
林老板心思活泛,进退得宜,处事圆滑。</P>
绘声绘色的讲述了第一卷中的部分故事,生动又有趣。让孔小姐当时就来了兴趣,就连她的小丫鬟都听得津津有味。</P>
闺房女子平日里本就没什么打发时间的东西,除了学习女德和女工刺绣,消磨时间的唯话本尔。</P>
当然,也是神雕的故事写得太出彩了,很难让人不爱。</P>
神雕不愧是神雕,能折服这么多的现代人,自然也能让孔小姐满意,当即眉开眼笑,就和林正业预定了新书。</P>
有了孔小姐的路子,林正业相当于打开了云水镇大户人家后院的销路,生意迈出了一大步,但他却远远不满足于此。</P>
要想把话本生意想要做大,首要面临着两个大问题,第一个就是要远,第二个就是要多。</P>
云水镇只是一个小镇,周围有很多村镇,上面有府,府往上是州,州又邻州……</P>
大夏朝幅员辽阔,只有云水镇的大户人家看得上神雕有什么意思,这不过是小打小闹。</P>
这么多的商贾巨富、官宦世家的后宅,他林正业绝不止步于此。</P>
除此之外,另一个问题则是如何使话本卖得更多。</P>
大夏朝贫富差距较大,读书是件“贵事”,这个贵真的就是单纯的贵,要银子的那种贵。</P>
在大夏能读得上书的人毕竟只在少数,更多的人则是不识字的平民百姓。</P>
怎么能让这些人也能“看得上”神雕,是林正业把生意做多的关键。</P>
前几日话本印出来后,林正业就差阿牛把新书送到了县令大人府上。</P>
随着这两天来店里买神雕的客人明显增多,林正业的心也就安定了不少。</P>
虽然有了销路,但这只是小头,就算把全县所有买得起话本的人家都卖遍,也不过占了三分之一。</P>
这卖的更远他倒是有些法子,之前联系上临县的几家书肆后也立了契约,运了些话本去隔壁县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