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年代文里的炮灰(5)(1 / 2)

沉欢且不知道这两口子的打算。</P>

就算知道也不会阻止,她会用行动告诉那个女人,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P>

她跟着上山干活儿,路上遇到王母熟悉的婶子,问起她身体的同时,也透露最近村里传他们家闲话的不少。</P>

“我还听说赵家那个老虔婆说要上门来提亲。”</P>

王母一听这话就火了:“这个烂良心的,她大孙子被毒婆娘害成傻子她不管,当牛马畜牲打整她不管,现在盯上我姑娘了,她以为我是好惹的,她要是敢来,看我不撕了她!”</P>

这话跟他妈立flag似的。</P>

当天晚上赵言随奶奶就拿着一斤白糖登门,说想谈谈两个孩子的事。</P>

王母那个气啊,差点真拿着东西打人了。</P>

偏偏对方言语恳切还没到说话威胁的地步,只说自己孙子虽然痴傻,但是干活儿的一把好手,不会养不起她的。</P>

王母只能压抑着怒火把人请走。</P>

人离开后,王母刚要发火,沉欢却说话了:“她现在只是试探我们,要是你真的动手把她撵出去,指不定她会传什么难听的话,对家里名声不好。”</P>

王母嚷嚷道:“啥名声也比不上我女儿重要。”</P>

话是这样说,但名声重不重要,他们其实都知道。</P>

“她说的也有道理,单看赵言随,虽然人傻了点,但是听话,肯干活,如果能分出来住,他什么都被我管着,也没什么不好。”</P>

王母:“……”</P>

“你不是因为他救了你,才为他说好话吧?”</P>

“我实话实说而已。”</P>

赵言随除了有些痴傻,在村里的名声并不差,相反因为他经常干农活,尽管是被逼的,还是有了勤劳能干的名声。</P>

如果他们能分家,女儿监督着他干家里家外的事,他们在从旁帮扶一下,日子应该不会太难过。</P>

“那你是怎么想的?”</P>

沉欢学着原主的语气道:“我当然还是听爸妈的,二哥也快要结婚了,我是想着如果到时候他们在外面乱说,二哥那边可能会受影响。”</P>

这话属实是拿捏了王母的命脉。</P>

幺女儿她是喜欢,但农村女人心里,女儿再如何也比不上儿子,要是真因为他们不答应赵家导致儿子婚事出问题,她心里也不好受。</P>

犹豫许久,她道:“再看看吧。”</P>

王父似乎觉得无所谓,原主大哥想说什么,被媳妇拦住了。</P>

这个时代还是对女人苛刻得多,同一件事,于男人是风流韵事,于女人却是天理不容。</P>

另一方面,赵言随是她的救命恩人,又是个可怜的痴傻人,即便他们不在一起,以后他们家也要对其多加照顾才是。</P>

如此,倒不如按她说的。</P>

赵奶奶大概是察觉到王母不乐意,对外的话也没那么好听了,尽管还谈不上败坏她的名誉,却让村里人都觉得她和赵言随在谈婚论嫁。</P>

王母听到相熟的人问起,心里再如何不乐意,也没有直接否认。</P>

赵家打的是赶鸭子上架的打算,王母却没有办法辟谣,按照以往规矩,未婚男女在河里湿身搂搂抱抱,就是要在一起堵别人的口的。</P>

她不否认,对方也就当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