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河初闻“亲蚕礼”这个名词时,脸上闪过一丝陌生。
他微微皱眉,脑海中迅速搜索着相关的记忆,片刻之后,他的眉头舒展开来,露出了恍然的神色。
亲蚕礼,这一古老而庄重的仪式,起源于周代,是古代皇后亲自参与的一项重要礼仪。
每年春天,当大地回暖,万物复苏,蚕宝宝即将开始它们那短暂而神圣的生命旅程时,皇后便会率领众嫔妃,身着华丽精致的鞠衣,前往先蚕坛祭拜蚕神嫘祖。
她们不仅虔诚地祈求蚕神的庇佑,还会亲自参与采桑喂蚕的活动,以此来表达对农桑之业的崇敬与倡导。
这一仪式不仅彰显了皇后对蚕神的崇敬之情,更是国家对农业与纺织业重视和支持的象征。
然而,贞观元年,这项仪式并未如期举行。
究其原因,乃是当时政局动荡不安,尤其是狼魂暗刺事件发生后,李世民对皇后的安危忧心忡忡。亲蚕礼不仅需要在皇宫内主持大典,还需要皇后亲自前往南郊参与采桑喂蚕等繁琐工序。
考虑到这些因素,李世民为了确保皇后的安全,决定暂停了当年的亲蚕礼。
但时光荏苒,经过一年的发展,长安城的安全形势大为好转。加之皇后希望借此机会为未出生的孩儿祈福,李世民便欣然答应了重启亲蚕礼的请求。
对于李长河而言,亲蚕礼的重启不过是朝廷中的一件小事。
他需要关注的事情远不止于此,比如近日里,他就正为北阳特区的管理建设工作而焦头烂额。
北阳特区作为大唐朝廷的重大发展计划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迁移北阳地界的百姓过程中,李长河却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一些百姓听信了谣言,误以为朝廷要没收他们的祖产。
再加上下层官员在传递信息时出现的差错,导致北阳地界的百姓对搬迁计划非常抗拒。一月上旬也不过搬迁了两成的百姓。
这让李长河倍感压力,作为北阳特区的总设计师,他深知搬迁工作对于特区建设的重要性。
然而,面对百姓的抗拒和误解,他也是真心累。
幸运的是,李长河很快便提拔了两位得力助手——蒙山和杨康。
蒙山是一位很早便跟随他的木工匠,对建筑工程有着深厚的造诣。
他被任命为北阳特区建设总管,负责特区的建设工作。
而杨康,熟悉他的人叫他杨六郎,曾经的宫造处护卫长。
自从李长河发迹后,与宫造处的来往也多了很多,然后他就发现杨康在宫造处的护卫管理很有一手,于是就将其挖了过来,任命他为北阳特区安全总管,全权负责北阳特区的安全问题。
李长河发现他的才能后,便将其挖了过来,任命为北阳特区安全总管,全权负责特区的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