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震惊于李世民的决心。</P>
当然从最开始的贞观改革开始,百姓们就看到了朝廷的决心,每一项举措都落实到位。</P>
以绝强的决心贯彻着一切,所以民众对于国家的信任在逐渐建立。</P>
所以当李世民说出要给民众一个交代,那就意味着一定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P>
说完话,李世民转身走进考试院。</P>
这一夜,考试院灯火通明。</P>
整个教义坊也是人心惶惶。</P>
但人们知道,所有的一切朝着向好而去。</P>
这就行了。</P>
第二天,一脸疲惫的李世民从考试院走出,他一脸阴霾,没有说话,只是看着街道上的民众,眼中神色有一些愧疚。</P>
“卖报,卖报,重大消息,科举舞弊最新朝廷举措...”</P>
“圣人对舞弊案发出指令,要求从快从严...”</P>
“有李长河,李郎君建议....”</P>
今日的报纸,头版头条皆是科举考试内容。</P>
这一下,整个长安都知晓了科举舞弊的存在,而消息也朝着天下各处飞速传去。</P>
而正当民众还在讨论舞弊案的时候,当天下午,在考试院门口的展板上,一个又一个的字报被贴了出来。</P>
上书:贞观元年长安科举考试成绩。</P>
百姓立马蜂拥而上。</P>
但因为正在张贴,所以有军士围有围墙。</P>
有视力卓越者,看向第一个张贴的字报,将内容念了出来:</P>
“姓名:李长河,准考证号:甲一...”</P>
“明文科,帖经三十分杂文三十分,策问四十分,总分一百分。”</P>
“什么意思?”</P>
有百姓愣神。</P>
“还能什么意思,李郎君满分啊!”</P>
“什么,啊...”引发一阵轰动。</P>
有人继续念:“明法科,五十分。”</P>
“这,又是满分...”</P>
“明字科,理论和实践三十分。”</P>
“这还是满分。”</P>
“明算科,五十分。”</P>
“满分。”</P>
“明经科,五十满分。”</P>
“最后的明理科,五十分,继续满分。”</P>
麻了,众人麻了,似乎,也许以前没有这样的人吧,竟然科科精通,而且数据化下来皆是满分。</P>